时隔五年,ST张家界第三季度净利润再次实现盈利。
ST张家界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当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4.82%;净利润1087.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05.29%,业绩扭亏为盈。
2025年前三季度,ST张家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1%至3.3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4%至-2239.65万元。自2020年以来,这已是ST张家界连续第六年前三季度业绩亏损。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ST张家界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亏损达13.31亿元。
业绩回暖之下,盈利能力薄弱
对于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大幅增长,ST张家界在报告中解释称,报告期内大庸古城折旧摊销费用降低、财务费用减少,同时获得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致净亏损数据有所减少。
从数据来看,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的业绩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数据显示,ST张家界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50.66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1043万元,占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99.27%。另外,今年前三季度,ST张家界财务费用则同比减少60.62%至1781.36万元,得益于大庸古城停止计息及借款利率下调。
在ST张家界的业绩扭亏原因中,大庸古城项目成为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历时7年多、投入20余亿元打造的大庸古城项目如今已成为拖累ST张家界业绩的“祸首”。2024年,大庸古城资产组计提减值金额高达4.78亿元,同年该项目净亏损达5.96亿元。ST张家界同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2亿元,若剔除大庸古城的亏损,张家界在2024年则可以实现盈利。
作为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国旅游板块第一家上市公司,ST张家界旗下除拥有大庸古城外,还拥有宝峰湖、杨家界索道、十里画廊观光电车等旅游资源,但该公司近年来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ST张家界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88.7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07%。另外,若扣除来自政府补助的1043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该公司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继续承压。
在此背景下,ST张家界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3.04%至1853.37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45.38%,长期应付款同比增长627.87%,债务压力未缓解。
预重整期限已四次延长,退市风险警示“紧箍咒”高悬
在业绩之外,ST张家界另一件引人关注的就是公司的破产重整事项。
2024年10月16日,ST张家界收到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正式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公司清算组担任预重整临时管理人。此后,公司先后披露了债权申报、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等相关公告,并将意向投资人报名截止时间延长至2024年12月25日。截至2025年2月12日,共有47家(以联合体形式报名算作1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正式报名材料并足额缴纳报名保证金,其中45家提交了重整投资方案。
目前看来,ST张家界的破产重整事项推进得并不顺畅。自2025年1月起,张家界中院先后4次批准延长公司预重整期间,最新期限已延至2026年1月16日,距离首次启动预重整已超过一年时间。
10月30日,ST张家界披露的最新公告显示,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8日正式向张家界中院递交了重整申请相关资料,张家界中院审查后接收公司重整申请材料。
另外,ST张家界还在公告中指出,目前公司面临着多重风险。目前已有包括公司在内的申请人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请,但该等申请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能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重整计划未能顺利实施或执行完毕,公司仍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公司股票也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目前,公司正配合法院及预重整临时管理人有序推进各项预重整工作,但截至公告披露日,尚未收到法院关于受理重整申请的文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