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欢)在“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下,塑料循环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点。尤其是食品接触用塑料的同级利用,例如将回收的PET材质的饮料瓶再制成rPET饮料瓶,被认为是塑料循环利用中环保收益最显著的方向。我国PET饮料瓶大部分用于非食品领域,但研究表明食品领域也可以安全应用。对此,有关专家近日建议,应推动食品级再生塑料同级利用。


资料显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化工材料,常用于食品产品的包装,如我国大部分的饮料瓶材质就是PET。rPET简单来说,就是用回收的塑料瓶等经过特殊工艺再造而成的环保材料。


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PET饮料瓶的回收率为96.48%-97.63%,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大部分回收后用于化纤、汽车、日化产品等非食品领域,食品级rPET产品则多出口至海外市场。国际上,PET的“先同级再降级”已有多年应用经验,这一模式不仅延长了PET的生命周期,也显著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食品级rPET的同级利用是塑料高值化回收的典型范例,也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国家食品接触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主任钟怀宁介绍,目前,欧盟和美国已形成完善的食品级rPET安全评估和批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国内科研机构已开展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规范的国产rPET再生工艺同样能够保障食品安全要求。


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是rPET推广的重要考量。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消费者支持rPET用于食品包装。当消费者了解到rPET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时,展现出更愿意为之买单的意愿。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持续开展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将有助于提升社会对rPET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业内也在呼吁推进食品接触用塑料的同级利用。202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曾呼吁,要尽快明确食品用rPET生产应用的管理机制,打通政策堵点。多方联动,共同推动食品接触用rPET行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食品接触用铝同级应用方面,2024年8月,国家卫健委已批准食品接触用铝质易拉罐和钢罐再生后用于生产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同年10月,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铝质金属容器保级再生利用技术规范》正式立项。业内认为,这一标准的推进,为再生材料在食品接触领域的安全评估和监管提供了制度基础与技术支撑。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督管理规范也正在研究中,将为食品级再生塑料生产和应用指明方向。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