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倒计时7天。从上海吴淞口岸以海运分拨货形式进口的展品迎来入境高峰。当日上午10时,第八届进博会通过海运分拨渠道进口的数量、品类最多的一批展品抵达上远集装箱监管站。这批展品有来自非洲各国的酒、茶、果干,新西兰等国的果汁、蜂蜜、饮用水等,总计12批次、4.7吨。一同进口的还有动物模型等装饰物,用以布置非洲风情的展台。在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吴淞海关监管下,海运拼箱被打开。监管完成后,这些货物将被陆续送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进入布展阶段。
较往年相比,海运分拨渠道进口高峰的到来推迟了一周左右。参展商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上海海关工作效率高,货物通关速度快,让参展方对时间的把控更加从容。“我们提前设置了‘进博专用窗口’,早一步接洽相关企业,开展政策宣贯,收集企业需求,了解货物情况,确保最大程度提高展品通关效率。”上海吴淞海关物流监控二科副科长吴天亦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由于部分参展商品品类多,而每种品类商品的数量又少,相关参展商更愿意选择以共同拼箱的方式进行报关进口。相对于普通整箱货物,拼箱进口货物对海关的通关效率、监管流程要求更高,参展商对通关速度及展品保护措施等更为关注。上海吴淞海关制定了一系列便利举措:设置进博会货物专用区域、库位,安排专人专岗监管服务;采用“企业远程预约,海关现场办理”制度,实现展品分拨申报均可通过网上办理,即报即放,实现通关“零延时”;做好排班计划,做到海关关员先于展品到场,实现拆箱、查验、提离等环节“无时差衔接”,确保进博展品最短时间“奔赴”展会。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