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临近年底,生肖炒作、玄学炒股的浪潮迭起。
此次,“马”字辈概念股已经在市场掀起一波上涨热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看到,今年尤其是7月以来,名字含“马”的29只个股涨势明显高于A股上涨的平均水平。其中,7只股票年内累计涨幅翻了一倍多。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生肖炒股、玄学炒作本质上是一种情绪驱动的投机行为,潜藏着极大的风险。从长期来看,股价终究要回归企业价值。盲目追逐此类题材,不仅面临高位接盘的风险,还可能错失真正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资产。
沾“马”起飞,29只个股年内平均涨幅达59.85%
A股市场时不时刮起一股炒作生肖概念的风。
2023年兔年,兔宝宝概念从上年11月到1月累计增长一度达到近300%;紧接着2024年龙年,圣龙股份在上年10月便启动行情,实现了14个连续涨停,一度涨幅达到4倍;2025年蛇年生肖股同样走出“妖股”步伐,川发龙蟒从2024年8月底开始到11月初,从6元/股涨到了22元/股。
今年这股风似乎开始得更早,自下半年以来,与“马”相关的概念股时不时就要被拉出来跑一圈。早在6月份,万里马三天两个20CM涨停;8月初,中马传动出现七天六板的走势;9月期间,多只沾“马”股票出现异动。
截至目前,A股名称带“马”字的个股共有29只。整体来看,这29只个股分散在机械设备、计算机、纺织服装、汽车、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轻工制造、医药生物、化工等多个行业。
虽然这些个股所属行业存在较大差异,但不影响因“马”起飞——今年以来涨幅明显超过市场平均水平。29只个股年内平均涨幅为59.85%,7月以来平均涨幅为17.97%,而A股市场年内平均涨幅仅为33.51%,7月以来平均涨幅为14.57%。
贝壳财经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看到,今年以来,金马游乐、福龙马、天亿马、万里马、中马传动、万马股份、云中马7只带“马”个股实现翻倍增长,其中,金马游乐年内增幅达到267%,7月以来增幅超过90%。今年以来,仅创业黑马、森马服饰股价出现下滑。
仅从7月来看,金马游乐以超90%的涨幅位列第一,中马传动、福龙马紧随其后,涨逾50%,云中马、神马电力、飞马国际、天亿马7月以来涨超40%。
多家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生肖热往往“去也匆匆”
截至10月22日收盘,“马”相关概念股的市值在35亿元-376亿元之间,其中,13家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最新上市的N马可波市值最高,达到375.92亿元,马钢股份、通化金马、深天马A三只个股紧随其后,市值超过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个股含金量有所差异,不少公司年内业绩出现下跌甚至亏损的情况。其中,2025年上半年,马钢股份营收最高,达到380.75亿元,深天马A则以174.75亿元的收入位列第二。17只个股今年上半年营收不足10亿元。天马科技、福龙马、神马股份、飞马国际、中马传动、马钢股份、N马可波、威马农机、万里马、创业黑马等个股上半年营收出现1%-30%的下滑。
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最高的是N马可波,达到6.55亿元,马应龙和森马服饰紧随其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3.25亿元,其余个股上半年净利润均低于3亿元,创业黑马、三羊马、万里马、神马股份、海马汽车、马钢股份上半年还处于亏损状态。
除6家企业亏损外,10余只个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野马电池、中马传动、天马新材、飞马国际4只个股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
实际上,生肖炒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往年生肖炒作概念股往往迅速“凉凉”。2024年蛇年概念股川发龙蟒2024年11月触及最高价22.60元,随后震荡月余时间后便跳水式下滑,直到2025年4月后,股价持续在10元左右横盘。
2023年兔年,兔宝宝股价在上年11月期间最低触及6.05元后便一路高涨,直到2023年1月触及15.54元高点,最后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又迅速回落到起点。
玄学炒作逻辑:期待在泡沫破裂前转移给下一个接盘者
生肖炒股、玄学炒作本质上是一种情绪驱动的投机行为,潜藏着极大的风险。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生肖炒作”或“玄学炒股”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非理性行为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套利博弈。在有效市场假说中,资产价格应反映所有可得信息,但现实中,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或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大量中小投资者缺乏专业的基本面分析能力,转而依赖易于理解、传播成本低的“叙事性逻辑”进行决策。生肖概念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高度的辨识度和传播力,极易形成“共识幻觉”,从而在短期内驱动资金集中涌入特定股票池,形成价格偏离基本面的“叙事泡沫”。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类似“概念股”“主题投资”的非理性繁荣屡见不鲜。
有投顾人士认为,玄学炒作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每年的年末行情或多或少都会有,玄学炒作背后的本质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基本面逻辑的缺失。不建议投资者盲目跟风炒作,但是要懂得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江瀚认为,造成该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结构失衡与投资者行为异化。一方面,当前A股市场处于结构性调整期,传统行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估值高企,导致部分资金在缺乏明确主线的情况下,转向低门槛、高话题性的题材炒作;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和财经自媒体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播的边际成本,也放大了情绪传染效应。当“马年买带‘马’字的股票”这类简单逻辑被反复渲染,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便参与者明知其荒谬,也会因“博傻理论”而选择参与,期待在泡沫破裂前将筹码转移给下一个接盘者。
江瀚强调,从长期来看,股价终究要回归企业价值。盲目追逐此类题材,不仅面临高位接盘的风险,还可能错失真正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资产。因此,建议投资者应建立系统化的分析框架,关注产业周期、技术变革、政策导向等真实驱动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避免被短期情绪裹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