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6 至 17 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来华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 2025 年会议。这是他今年第四次到访中国,高频次的中国之行,不仅体现出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更传递出其与中国深化合作的坚定决心。
齐普策在发言中表示,当前世界格局深刻演变,亟须更多促进国际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而宝马集团依然看好中国发展潜力、看重中国创新能力,将继续在中国深耕厚植。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宝马在中国市场已经走过了30余载的历程,始终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从早期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深度共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企业供图
家在中国:齐普策 “四访中国” 背后的战略笃定
中国早已成为宝马的第二故乡。齐普策强调,宝马集团 “家在中国” 不仅是制造与销售,更是与中国 “结伴同行”,是从 “彼此契合” 到 “相互成就” 的深度绑定。在国际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逐渐增多的当下,宝马 30 余年的本土化故事,恰恰证明了多边合作依然走得通、行得稳,而宝马也始终以中欧、德中合作架桥者的身份,积极推动双方经贸与技术交流。此前,面对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的举措,宝马坚决反对并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用实际行动捍卫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这也正是其 “家在中国” 理念的有力践行。
齐普策在会议期间坦言:“把共同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彼此协调互认的规则,用开放市场取代贸易壁垒。”
宝马沈阳生产基地。 企业供图
自 2010 年以来,宝马在沈阳生产基地已累计投入约 1160 亿元人民币,这笔持续的大额投资,不仅有力助推了当地汽车产业升级,更直接带动了数万个就业岗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与创新中心,通过全面应用 AI 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宝马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以外最大、最完备的研发网络,研发团队规模超过3000人,覆盖整车研发、新能源技术、智能网联等多个领域,能够精准捕捉中国消费者需求,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专属解决方案,让“中国研发”成为宝马全球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产业协同: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双轮驱动
开放合作是推动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宝马集团与中国的合作已步入 2.0 时代。在数字化领域,AI 早已不是概念,而是宝马实实在在的实践。宝马在中国已经落实 360 度全链 AI 战略,塑造智能时代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在人机交互方面,2026 年,首款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将搭载宝马定制 AI 引擎,实现拟人化沟通、多智能体协同及开放生态整合。在生产环节,宝马以 AI 技术赋能在华 360 度全链条业务流程,在沈阳生产基地成功落地 200 多项 AI 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宝马还与阿里巴巴、华为和 Momenta 等中国创新企业在 AI 与自动驾驶等领域深入合作,极大提升了产品数字化交互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新世代BMW iX3。 企业供图
绿色发展是欧中双方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宝马和中国伙伴共同的坚持。齐普策呼吁建立覆盖全价值链范围的综合评估指标,推动法规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升级。宝马正携手中国伙伴,为破解 “资源消耗与发展” 的时代命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作为国内率先开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先行者,宝马联合产学研各界合作伙伴,搭建起完善的动力电池闭环回收体系,目前已实现 100%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2024 年共回收再利用了超过 2100 吨电池再生原材料。
对于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齐普策认为,良性竞争应褒奖品质、奉行安全、鼓励创新,这样的竞争具有建设性;而单纯比拼低价的竞争则具有破坏性,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宝马集团乐见中国政府出台有力举措,确保公平、有序的竞争,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增强供应商信心,提升产业链韧性。
“世界越纷繁复杂,越需要我们以史为鉴、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对于未来,齐普策也给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这位宝马集团的掌舵者表示,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信心从未动摇,未来,宝马将继续扎根中国,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白昊天
编辑/岳彩周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