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4次流拍后,日前,阳光城总部阳光控股大厦最终以13.1亿元成交,相比初次挂牌价打了约六折。
阳光控股大厦见证着阳光城的辉煌与陨落,这家闽系房企从超2000亿销售规模到去年亏损近200亿元,从曾经400亿市值到2023年股价不足1元而退市。
根据最新公告,截至今年9月25日,阳光城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等)本金合计金额657.34亿元。目前,这家房企尚未从债务泥潭中脱身。
上海一线滨江商办六折易主
阳光控股大厦又名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黄浦江畔,毗邻杨树浦路和东方渔人码头,拥有一线黄浦江景色。
据阿里资产拍卖平台信息显示,此次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拍卖起始价为11.3亿元,共有3名竞买人报名,经过37轮竞拍后,由竞买号为P1592的买家以13.1亿元的价格拍下。
事实上,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曾经被拍卖过4次。2024年1月,该写字楼首次被拍卖,起拍价为21亿元,因无人出价而流拍。2024年2月、2025年7月、2025年8月,该写字楼3次被拍卖,起拍价分别为19.81亿元、14.57亿元、13.12亿元,同样因无人参与以流拍告终。
相比于初次挂牌价打六折,或许这正是在上海租金承压的大环境下此类商办资产的真实价值。
据高力国际发布的数据,上海写字楼市场租金延续下行趋势,2025年第三季度平均租金环比下降3.3%至6元/平方米/天,租金已连续下降14个季度,市场承压明显。与此同时,上海写字楼市场空置率环比小幅上涨0.3个百分点至21.4%。
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原为阳光城总部,之所以被拍卖,也是因为阳光城曾将总部大厦抵押,在资不抵债后,由债权方挂牌拍卖。根据阿里资产拍卖平台信息,该写字楼被阳光城抵押,是《中建投信托-阳光控股大厦单一资金信托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提供抵押担保,被担保债权本金总额为9.33亿元。
关于这次的接盘方,目前公开信息较少,据媒体报道,P1592这位神秘买家为格美集团关联企业。公开资料显示,格美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涵盖酒店、餐饮、旅游休闲、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综合性管理集团。
退市阳光城仍面临657亿债务待偿
作为曾经的闽系“黑马”,阳光城于1995年在福州创立,2002年通过借壳“石狮新发”在深交所上市。2012年,阳光城总部从福州迁至上海,正式迈入全国化发展的新阶段,其也是较早将总部搬迁到上海的闽系房企之一。
凭借极致的“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模式,阳光城在规模上一路狂奔。2015年,其销售额达到300亿元,2018年正式迈入千亿阵营,2020年销售额一度冲至2180亿元达到顶峰。
随着“三高”模式后遗症凸显,2021年三季度,阳光城的流动性危机就已经开始显现。2022年2月,因两笔合计2726.25万美元的利息无法兑付,阳光城正式违约。到2022年末,阳光城总负债规模已经达到了2746亿元。
与此同时,自2022年起,阳光城连续亏损。2022年—2024年,阳光城净利润分别为-125.5亿元、-80.69亿元、-195.6亿元。
2023年8月,阳光城因股价不足1元而被强制退市。退市后,阳光城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据最新的公告,其仍然面临着超600亿元的债务“压顶”。
据阳光城最新公告,截至今年9月25日,阳光城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等)本金合计金额657.34亿元;公开市场方面,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22.44亿美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64.63亿元。
此外,截至9月25日,阳光城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收到相关法院执行文书正在执行及正与金融机构或其他合作方进行谈判的案件金额合计为543.00亿元。公司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因上述相关纠纷被相关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阳光城公告表示,公司为化解债务风险,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商讨多种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公司将在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积极协调下,制定短中长期综合化解方案,积极解决当前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