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三大万亿赛道交汇,一个被称为“车机人”的超级产业融合点正迸发出商业能量。2025中关村车机人创新发展论坛上,围绕“跨界融合、聚合发展”核心主题,多位学者和企业家认为驱动下一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前沿,一张充满机遇的财富地图正在展开。
投资主线浮现,全产业链迎来价值重估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在论坛现场表示,真正的投资焦点已从以前的端到端技术,转向世界模型智能体。他解释说,世界模型智能体相当于为机器安装一个“会看、会想、会做”的AI大脑(VLA),并配备一个能预演未来的“数字沙盘”(世界模型)。这一变革已非概念,华为ADS 4.0等方案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技术落地路径已然打通,产业化进程正式进入倒计时。
上述革命正沿着产业链蔓延,衍生出一条投资主线。
在上游,“云边端协同” 架构成为标配。这催生了对云端算力基础设施、车规级大算力芯片以及模型轻量化技术的海量需求。在中游,“交互式学习” 成为突破安全瓶颈的关键。邓志东教授指出,要让AI安全性超越人类,需通过合成数据让其积累超过人类千倍的驾驶里程。这一过程将为智能驾驶仿真训练、数字孪生平台及相关软件工具链供应商提供机会。
在下游,应用场景也在爆发。论坛上,九识智能发布了L4自动驾驶城配物流车、清华大学车辆学院带来的复合翼飞行汽车、英诺锐科技发布的高性能4D成像雷达环视系统,以及灵生科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地面到低空,从部件到整机,“车机人”技术在低空经济、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正提速。
不过,目前行业也存在壁垒。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冬斌提到,端到端技术在复杂场景下存在适配难题。邓志东也提醒,云端训练世界模型需要数十万张AI加速卡构建的算力底座,而车端芯片算力正从当前的500-600 TOPS向2500 TOPS以上狂奔。这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一场资本密集型游戏,直接为高端芯片、服务器集群及模型训练服务商带来确定性订单。
资本闻风而动,银行突破传统信贷思维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二处副处长赵甜蜜在致辞时讲到,海淀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早、发展快、动能强,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实、潜力大。面向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继续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企业搭建高价值应用场景,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沃土。
面对这片沃土,资本早已闻风而动。北京中关村银行副行长何存在论坛上明确表示,商业银行必须突破传统信贷思维,以创新金融产品对“车机人”产业进行“精准滴灌”。银行支持了主线科技、驭势科技、极智嘉等一批企业。
在“车机人”的跨界融合中,掌握算力、占有数据并能将技术应用于具体场景的公司,最有可能在这张财富地图上占据核心位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