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秋意渐浓,全国各地大闸蟹陆续“爬”上消费者餐桌。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因生长环境和捕捞方式不同,在部分产区也被概括为河蟹、簖蟹等。不同产区的大闸蟹错峰登场,从山东黄河口到辽宁盘锦,再到江苏阳澄湖、固城湖,拉长了食客们的“尝鲜期”。与此同时,大闸蟹消费场景不断延伸,秃黄油、蟹黄包等加工品获得青睐,产业标准化进程提速。
山东、辽宁、江苏大闸蟹相继上桌
秋风起,蟹脚痒,多地大闸蟹9月相继出湖。北方产区率先打起头阵,9月13日,黄河口大闸蟹在山东东营开捕。据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介绍,今年全市大闸蟹精养面积达7万亩,预计2025年黄河口大闸蟹产量将达7500吨、产值突破11亿元。紧随其后,辽宁盘锦河蟹9月19日开捕。盘锦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今年盘锦河蟹的稻田养蟹模式亩均效益提升30%。
9月底,大闸蟹主产区江苏迎来集中上市期。9月25日,江苏兴化大闸蟹开捕。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河蟹产业,兴化大闸蟹养殖面积63万亩,去年年产量已达到6.8万吨。26日,江苏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南京固城湖大闸蟹同日开捕。据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今年阳澄湖大闸蟹长势良好、品质上乘,预计全年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在1.035万吨左右。而据南京高淳区农业农村局数据,今年固城湖大闸蟹有望实现规格、产量、品质三提升,预计产量增长10%、规格增大5-10克。27日,江苏泰州的溱湖簖蟹开捕。据泰州姜堰区农业农村局介绍,目前,全区溱湖簖蟹养殖面积近5万亩,今年产量可达5200吨。
叮咚买菜水产事业部总监雷鸣介绍,我国大闸蟹主要分布在以江苏为主的华东地区,此外还有安徽、江西、湖北、河南等地。全国大部分大闸蟹都来自长江线;西北线以青海、新疆、甘肃为主,湖泊养殖半野生;东北线以辽宁为主,稻田养殖;黄河线以山东黄河口为代表,盐碱地养殖,肉质鲜甜。今年,叮咚买菜将目光延伸至青藏高原,将当地以高原冷水环境孕育出的“青藏高原大闸蟹”呈现给更多外地消费者,打破了公众对大闸蟹只能出产于低海拔水域的固有印象。
“大闸蟹的传统消费观念是‘九雌十雄’,但这一时间格局如今正在被打破”,在雷鸣看来,通过养殖技术的进步,山东东营等部分北方产区的大闸蟹,已经可以比南方产区提前15-20天上市,拉长了尝鲜期。从时间线来看,5月,消费者可以买到“六月黄”(指大闸蟹进入成熟期前经历的最后一次蜕壳阶段的特殊形态)。9月初,完全成熟的新疆天山雪蟹、洪泽湖大闸蟹、黄河口大闸蟹上市。9月下旬,阳澄湖大闸蟹登场。目前,叮咚买菜也会结合每年出湖蟹的肉质饱满度,膏、黄情况,选择不同产地的优质大闸蟹作为当年主推的“五湖大将”大闸蟹,销售至10月下旬收官。“可以说从今年5月到明年3月,什么时候买哪种大闸蟹品质最优,我们都选好了,大家想吃时都会有比较合适的选择。”
“目前来看,今年大闸蟹市场应该会好于去年。”京东生鲜采销大闸蟹负责人杨博一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京东平台在售大闸蟹覆盖全国多个主产区,因风调雨顺,品质普遍较去年更优,“又大又肥,且产量更高,预计部分地区的大闸蟹价格可能也会比往年更便宜。可能吃到爽也不会花很多钱。”
标准化趋势明显
目前,大闸蟹行业的竞争正在由量向质转变,政府、行业、企业多方推动产业从养殖到销售全链条标准化,让好蟹的衡量标尺越来越明晰。
其中,山东东营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五统一”服务标准和公母分等技术,实现黄河口大闸蟹平均规格3.5两,3两以上规格占比达90%,平均亩产260斤,精养亩均产值超1.5万元。同时,市区两级相继出台《关于加快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投入2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良种选育、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扶持奖励,完成大闸蟹F3代基因组育种芯片认定。全市有4家企业通过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3家企业通过了NSF(无抗生素产品)认证。而今年,黄河口大闸蟹还计划出口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为盐碱地农产品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也在持续对阳澄湖大闸蟹的苗种优化、标准制定、技术培训、国际拓展、品牌统一和行业监管进行规范提升,并在今年发布《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质量等级》标准、《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品质特征蓝皮书》,加固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保障。同时,今年协会还首次引入“熔断机制”,联合执法部门与电商平台对网络销售实行三方数据共享、联动监管,依据每家商户实际养殖水面核定销量,每亩不超过600只,售完即下架。
渠道端也在加码标准化。盒马今年推出首个大闸蟹分级企业标准,并首次启用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合作研发的“电子验蟹师”,将大闸蟹的肥满度量化,提高选蟹精准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电子验蟹师”的原理是通过视觉AI技术,快速识别大闸蟹的外壳长宽度,结合重量等参数,再利用一套专为大闸蟹设计的算法,计算出大闸蟹的K值(肥满度),根据K值给大闸蟹分级。有了量化指标,消费者也能拥有更好的尝鲜体验。
永辉超市今年与辽宁盘锦达成产地直采合作,通过“生态养殖区+农户订单养殖”模式,推动河蟹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从产地开始,河蟹需经历硬度、规格、肥度等十四道标准筛选流程,外壳柔软、规格不足或肥满度不达标均会被退回。通过初筛的河蟹,还需经历至少两次育肥以达到“鲜肥”标准,经过72小时暂养恢复活力、24小时空胃暂养排除体内杂质、复核规格、挂牌等流程后,通过冷链48小时内配送至门店。
企业层面,蟹状元的“9S标准”颇具代表性。作为大闸蟹品牌,其与阳澄湖、高邮湖等优质产区合作,从养殖环境、饲料投喂到品质监测全程管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建立涵盖源头、环境、养殖、质检、出品、严选、包装、物流、售后的9大环节企业标准。蟹状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线下门店、线上客服和物流体系已全面升级,确保从捕捞、质检、捆扎、包装到冷链配送的每一环都符合企业标准,为消费者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体验。
节前礼卡销售热
临近国庆、中秋双节,蟹卡凭借“方便送礼、灵活提货”的优势成为市场宠儿,而加工品的崛起,则让“蟹味”突破季节限制,走进更多日常场景。
“整体来看消费热情还是很高的。”杨博一表示,临近双节,基于走亲访友和送礼需求,蟹卡在京东平台上很畅销,“同比去年增加了20%-30%的销量,双节后,可能直接下单鲜活大闸蟹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消费者期待,社区生鲜连锁品牌钱大妈线上商城也已经上架多款蟹卡,以10只装为主,包括“4两公蟹+2.8两母蟹”“3.6两公蟹+2.6两母蟹”“3.2两公蟹+2.2两母蟹”多种组合规格。钱大妈相关负责人介绍,节前蟹卡线上销量显著增多,众多蟹卡中,“3.6两公蟹+2.6两母蟹”(349元,10只装)的蟹卡因价位段和规格适中,成为热销之选。
经过多年发展,大闸蟹消费场景得到进一步延伸。蟹状元的蟹卡7月就已开售,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中秋作为传统礼品消费旺季,企业与个人送礼需求集中释放,9月蟹卡销售已攀至高峰。现在,在品牌部分指定门店,蟹卡兑换的蟹既可以选择带走,也可以选择现场加工的堂食。此外,因能满足“随时吃蟹”的愿望,大闸蟹加工食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蟹状元秃黄油、蟹黄包等产品推出后,在电商平台的销量已由去年的8万罐变为今年的30万罐,增长3倍有余,花雕熟醉蟹也成为品牌爆款,“可以感受到,消费者对大闸蟹的期待已经逐渐从‘尝鲜’过渡到‘品质’。这也让我们持续加大在深加工领域的投入,通过全产业链协同,产品研发与渠道拓展,推动蟹类加工食品的高质量发展。”
购买蟹卡要谨防不良商家套路
大闸蟹热销之际,也有不良商家投机设下“套路”。近日,北京、苏州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帮助消费者避开购蟹陷阱。
其中,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示,消费者应选择正规销售渠道线下购买螃蟹,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正规食品经营单位;线上购买螃蟹,应选择具有正规运营资质、信用评价高的电商平台和店铺,尽量避免通过个人微信好友、朋友圈等私下交易方式购买。
谨慎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蟹卡,购买时务必仔细阅读卡片或网页上详细注明的螃蟹数量、实际重量、公母搭配、品牌等信息,查看有效期、提货流程、售后服务政策,重点关注对死蟹的赔付承诺,最好当面检查其鲜活度和外观是否符合描述,如发现死蟹、残蟹或货不对板,立即拍照或录像留证。
对此,苏州市消保委、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也在联合发布的消费提示中提醒,消费者要保存好三类凭证——发票、支付记录、标注商家名称和联系方式的订单详情等购买凭证;蟹卡本身要拍照留存卡号、背面条款,避免卡片丢失后无依据;保留好与商家的提货预约截图、客服回复,尤其是有承诺“补寄”“退款”内容的沟通记录。
同时,消费者要注意避坑兑换困难、标注不明或不符等情况。其中,“标注不明”具体表现为:蟹卡、蟹券上标注的“666型”“1888型”等卡券型号与实际售价并无直接关联,还有些商家在卡券上不标明产地、数量、规格型号以及公司名称、电话等基本信息。“标注不符”则是有的商家过度宣传,出现产地虚标和产品缺斤少两甚至是残蟹、死蟹的现象。
购买阳澄湖大闸蟹蟹卡、蟹券时,建议尽量与规模、声誉、履约能力强的商家进行交易。认准由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书。网购时,应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有品牌口碑的生鲜平台等。同时要记得在蟹季内及时提货,最佳品味期为十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提货后需认准阳澄湖大闸蟹最新防伪标识。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唐峥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