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咔嚓”声或“欢迎回家”的语音,门锁应声而开,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作为家居智能化的入门级产品,家用智能锁的需求持续升温。奥维云网(AV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国内智能门锁全渠道零售规模从1430万套稳步增长至2031万套,2025年上半年零售量达907万套,市场发展前景向好。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智能门锁市场爆发的拐点在2016年前后,其最根本的影响原因是物联网(IoT)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2017年,家电企业、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安防企业以及传统门锁企业纷繁涌入,初步构成了“千锁大战”的竞争场面。有业内声音认为,多企业跨界入局与智能门锁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有关。
业内同时指出,目前,国内智能门锁百户拥有量仍处于较低位,而行业已迈入“千锁大战”加速洗牌的过程中,市场整体需求展现出了强劲韧性,未来行业增长前景被看好。
技术迭代,“一锁多能”
曾几何时“修锁、配钥匙”的店铺或摊位是街头的常见景象,现如今已很难再见。智能门锁凭借开锁更便捷等特性,逐渐取代了传统机械锁,成为了家居消费“新宠儿”。
2014年,伴随国际智能硬件的创业浪潮,智能家居范畴的创业企业纷繁涌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细分场景就是智能门锁。2017年,家电企业、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安防企业以及传统门锁企业纷繁涌入,构成了“千锁大战”的竞争场面。
现阶段,智能门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京报记者采访部分传统锁企了解到,在产品方面,随着技术迭代更新,“一锁多能”的组合方式特征明显。所谓“一锁多能”,是指智能门锁通过集成设计实现单一设备满足多重需求,包含门锁、门铃、摄像头等。
某智能门锁企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智能门锁产品不论是产品用料,还是外观设计、功能配置,相较传统机械锁都已实现了颠覆性地创新升级,解锁方式也从基础的指纹、密码解锁发展到人脸识别、指静脉、掌静脉解锁等多重生物识别方式融合共用的新阶段。中高端智能门锁还集成了智能猫眼和室内大屏,并支持多模态复合验证开锁,支持主动预警,并可与家居设备互联互通,耐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便捷性均大幅度提升。
某智能锁产品总监称,智能门锁作为升级型产品,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百户拥有量仍处于较低位,也显示出了智能门锁行业蕴含着极为可观的增长潜力。在多方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市场规模保持稳定扩张趋势。他同时提到,目前智能门锁产品人脸识别是主流方案,同时,非接触式操作、防伪性强的掌静脉识别在高端市场快速崛起,兼顾安全性与便捷性的人脸+掌静脉组合或将成为高端新品标配。
AI等新技术也正在推动智能锁从生物识别向遥感交互转型。以王力安防研发的第三代遥感毫米波识别技术(AI灵犀技术)为例,其通过“遥感+雷达毫米波”实现0.5米-8米精准识别,无需指纹、刷脸等物理交互。业内观点认为,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锁行业在增长中面临分化,也在破局中孕育新生。不同企业凭借各自的战略布局与核心优势,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多企业跨界入局,“千锁大战”加剧
目前,智能门锁主要有3大阵营:以王力安防、德施曼、凯迪仕、鹿客等为代表的传统专业锁企品牌,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以及海尔、TCL等家电跨界品牌。有业内人士坦言,众多企业抢入赛道,与智能门锁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有关。“行业的产业链十分成熟,新入局者可以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通过外包方式交由第三方工厂来完成。”
市场渗透率较低也是吸引大量玩家涌入智能门锁领域的关键因素之一。奥维云网(AVC)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智能门锁的渗透率仅有10%左右,相较于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40%、75%、15%的渗透率,仍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也意味着国内智能门锁依旧拥有巨大的增量市场。数据同时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延续增长势头,全渠道零售量规模为907万套,同比增长1.2%;线上市场为398万套,同比增长11.7%。在增长背后,智能门锁市场面临着深刻的分化,行业上下游积极寻找破局之道,探索新生机遇。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3月,在AWE 2025期间,TCL推出全球首款碳纤维AI人脸掌静脉锁X9S Max,定义高端智能锁新旗舰。新品搭载了全新的碳纤维材料、3D结构光人脸识别和AI自进化掌静脉等核心技术。其中碳纤维的材料全面提升了智能锁的强度,拥有更强的抗碰撞、抗腐蚀和耐高温性,强度是钢铁的7倍,耐高温是普通IML材料的2倍。同时发布的TCL AI人脸双摄猫眼锁K7G Max则搭载AI自进化算法、3D人脸识别和AI双摄分布式猫眼。7月,在第27届中国建博会(广州)现场,海尔推出金吾卫高端智能门锁,针对用户的体验痛点,升级了稳定可靠的安防性能,还实现了深度联动全屋智慧场景,让智能门锁成为AI智慧家交互的第一个入口。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周军认为,不同行业跨界进入智能锁领域利大于弊,对于任何一个家居品类场景,如果大多数消费者没有奔着品牌去购买产品,此时头部品牌就迎来了市场机会,接下来市场会形成很大的竞争格局,“千亿市场规模值得期待。”此外,小米、华为等企业善于做用户管理和用户交互,对用户洞察能力非常强,它们的加入也会让门锁行业竞争更充分、更激烈。
多项技术集于一体或缺乏克制
业内对于智能门锁的技术发展存在不同观点。中国建材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门锁还处在不断迭代上升中,“目前智能门锁良莠不齐,说明整个技术还没有到达顶峰的成熟阶段。”他提到,很多家庭在重新装修时都会选择智能门锁,这个存量市场相当可观。“智能门锁看似小众,实际是一个能够波及整个消费者的家居部品。”
周军则认为智能门锁目前已经到了技术稳定期,中国智能锁在近5年中发展速度较快,包括人脸、指纹、虹膜、指静脉识别等技术应用基本都已实现,产品的材质、外观上也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更新。在市场方面,已度过早期井喷期,处于接近稳定期的阶段。“目前市场一年有2200万整体销售量,市场规模大约300亿元。”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销售量增加销售利润下降。“在智能锁升级过程中,很多低端锁充斥到市场中,早期进入市场的头部品牌利润会逐步下降,价格下来了,销售量增加,但是整体的销售额没有增加太多。”
为保证利润,也有头部品牌在技术上不够克制,把很多技术集中到一款锁中,比如指静脉、虹膜识别,与微信的打通等,“一把锁卖三千、五千。功能越多,给消费者增加的负担越大,对有些消费者来说,录入人脸等比较麻烦,有人也会担心隐私、视频安全等问题。其实很多老百姓就是希望智能锁替代钥匙的功能,一个密码一个指纹就够了。”
新京报记者 张洁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