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9月24日是世界心脏日,主题是“Don't Miss a Beat(律动不息)”,倡导关注每一声心跳、重视心脏健康的每一个影响面。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支持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世界心脏日健康科普日活动之“带疱伤心,主动联防”主题公益科普活动上,专家围绕我国心血管健康现状、心血管疾病与带状疱疹等共病风险、管理与预防,乃至医防融合实践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高达3.3亿,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整体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基数庞大,发病率持续攀升;另一方面,中老年患者往往面临多病共存问题,而“多病交织”状态可能形成“1+1>2”的叠加危害,进一步增加健康负担。
“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合并症多、器官功能衰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是关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指出,这类患者通常面临用药复杂、治疗负担重等问题,甚至因管理不当导致病情反复,既影响生活质量,也加重医疗资源消耗。因此,加强中老年人群“多病共管共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共病威胁中,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易被忽视、其影响却不容小觑。“心血管疾病不仅会直接损伤心脏、血管等器官,并可能导致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等致残致死性事件,还会增加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可能引发“痛上加痛”,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后,疼痛程度更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更严重也更持久。与此同时,带状疱疹也可能反过来加重心血管负担:带状疱疹发作后,患者短期内心梗风险上升68%,脑出血和中风风险增加78%。
事实上,心血管疾病叠加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并非“小概率事件”。“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中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超600万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康复科执行主任郑拥军教授指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都是高风险人群。疼痛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之一,可贯穿于病程全过程。如果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时间还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建议风险人群,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更应做好主动预防,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往往面临更高的疾病管理难度和治疗成本。对他们来说,做好两者的共管共防,对本身的疾病控制和减轻感染性疾病的叠加负担都有积极意义。”郑拥军强调。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指出,预防始终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通过在慢病诊疗中同步落实共病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共病或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亦有利于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主动联防’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体要提升共病风险认知、主动采取共防措施,更在于临床多学科、公卫多系统、社会多领域之间的协同发力——从认知提升到行动落实,再到体系支持,各自发挥专业优势,环环相扣建立全面的健康防护网。”黄卓英呼吁道。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