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9月4日,上海启动“科妍”回归计划(试点),符合条件的女性科技人才生育后可获5万元资助。目前该计划处在试点阶段,2025年度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在沪单位试点开展,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支持因生育暂别岗位的女性科技人才重返科研赛道。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首批资金共100万元,将会有20位优秀产后科技女性获得资助,每人可获得5万元资助。其中2万元用于个人补贴,一次性发放给支持对象;3万元用于支持科研,经费采用包干制。
除了资金支持,该计划还将支持对象纳入女性科技人才库,持续跟踪关心,通过加大宣传、举荐评优、参加培训研讨等方式予以进一步支持。申报该计划,需要符合的条件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系统在沪单位的在职在岗女性科研人员、年龄40周岁以下、生育结束后2年内(即2023年9月1日及之后生育)、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未来我们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上海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铭介绍,妇联也将积极发挥“联”字优势,凝聚社会合力,集成政策、资金、服务资源,为女性创造更友好的发展生态。
据上海市女科协介绍,截至2023年,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约4000万人,占比45.8%,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截至2024年,上海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女性占比43.96%,其中女性研发人员比例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我国科技领域高级职位和领军人才中,女性占比较低。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孕哺期的科研暂缓会使女性在资源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成为其科研生涯的潜在转折点。去年一项面向上海已生育科研女性开展的调查显示:46%的受访者认为,生育对女性科技人才职业发展的影响较大,部分女性在生育后选择放弃科研一线工作,仅12%的受访者认为生育对科研工作没有影响。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