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这边电动自行车品牌比较多,所以我们过来选一辆车,方便平常买菜。”8月30日,家住朝阳区的陈先生在垡头桥附近选购产品。“听说电动自行车新标准要实施了,我看不少电动自行车门店有优惠,现在价格合适。”


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在生产环节正式实施,企业必须全面投产新国标车型。新国标增加了针对性指标,增加了电池组与控制器之间的识别和匹配功能,一旦出现不匹配的情况,电动自行车无法骑行。此外,新国标还对车速作出了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一旦超速,电动机将自动停止动力输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新国标切换叠加开学季,不少电动自行车品牌产品销量走高。此外,“以旧换新”政策也助推电动自行车企业上半年业绩上涨。


老国标电动自行车“刹车”,企业表态完成生产切换


“最近门店销量不错,前几天店里都摆满了车,现在空了不少。”北京朝阳区垡头桥一电动自行车商户介绍,近期开学季叠加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切换,门店成交量走高。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该区域聚集了爱玛、绿源、九号、小牛、雅迪、小刀、台铃等电动自行车品牌,每家门店都有不少顾客选购产品。“这六七家电动自行车品牌都有优惠活动,最后还是要看综合性价比,我更关注产品续航能力和外观设计。”陈先生最终选购了一辆智能锂电产品。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于去年底发布,设定了两个实施时间,其中生产环节实施时间是今年9月1日,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今年12月1日。


有电动自行车企业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仅是生产端调整生产,不再生产老国标电动自行车。销售渠道和消费端,还有3个月过渡期。


对此,绿源方面回复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生产端,自6月起,绿源逐步推行新旧产线柔性并行策略,依托智能排产系统实现产能的动态优化调配,确保在9月1日前100%完成新国标产品的生产切换,从制造源头筑牢安全防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产品。


“在流通端,绿源携手经销商强化全链条监管体系,确保所有门店严格遵循新国标要求,同时对导购员开展专业培训,着重宣导新国标产品在安全性能上的显著优势。此外,绿源还推出以旧换新补贴、车辆租赁等多元化模式,加速旧标车淘汰进程,确保12月1日前实现全国旧标车合规清零。”绿源方面介绍。


“新的电动自行车标准主要针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行为,普通消费者已经购买的电动自行车不会被强制淘汰,可以根据消费者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正常更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指出。


限速防篡改划红线,智能化、安全性“拔高


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相当于每4个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去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将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作为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分析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制修订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这3项标准均已于去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修订发布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形成了覆盖电动自行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各环节的强制性标准体系。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新国标实施后,将产生五方面积极效果,包括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有效防范非法改装,如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其中,通过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70公里,减少充电频次,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新国标主要强化了防火阻燃、电池安全、限速防篡改、整车重量等核心指标。对此,绿源公司表示,公司采用了技术创新和合规设计,如自主研发“液冷电机2.0”和“数字化电池”,采用防篡改控制器、阻燃线束、阻燃外壳,并优化车架结构以控制重量等。


新国标是否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绿源表示,合规升级必然带来成本压力,但绿源通过规模化采购、技术降本和供应链优化,将成本增幅控制在合理范围。例如,新国标车型中,80%的零部件可通用,降低生产与维修成本,确保消费者以更优价格获得更安全的产品。


小牛电动表示,随着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智能化、安全性的要求提升,小牛电动将推出多项智能车机创新使用场景及实用功能。通过毫米波雷达、导航投屏、行车记录仪、陡坡缓降等智能骑行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可靠的产品体验。


“新国标推动行业向安全、智能、轻量化发展,公司研发重点放在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提升电池安全,标配北斗/GPS双模定位,并深化车联网应用。在满足新国标整车质量限制的前提下,优化车身结构,提升能效比,保持长续航优势。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动力电池技术的投入,充分发挥锂电池与铅酸电池的优势,推出更多兼具安全与续航优势的车型。”小牛电动提到。


告别野蛮生长,企业上半年业绩大涨


对于购买到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的电动自行车,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李春江介绍,建议消费者可从两个方面识别选购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电动自行车。一是看CCC认证。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获得认证并在车身上标注CCC标志,表明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二是看产品合格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有产品合格证,一车一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是否与实车一致。如需进一步核实产品合格证真伪和CCC认证证书是否有效,可扫描产品合格证上的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cx.cnca.cn)查询确认。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以及以旧换新政策加持,助推企业上半年业绩上涨。其中,行业龙头雅迪控股上半年收入191.86亿元,同比增长33.1%;公司股东应占利润16.49亿元,大幅增长59.5%。


过去半年,业绩两位数增长已成常态。爱玛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130.31亿元,同比增长23.04%;归母净利润为12.13亿元,同比增长27.56%。绿源集团控股上半年营业收入30.96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66.9%。


相比之下,行业新势力九号公司业绩亮眼,上半年营收117.42亿元,同比增长76.14%,归母净利润达12.42亿元,同比大增108.45%。智能电动自行车业务涨势迅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23亿元,同比增长101.70%,约占公司营收的58%。


奥维云网分析师提到,2025年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恰似疾驰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轨上:一边是旧标车清仓的“速度狂欢”,一边是新标车上市的“安全革命”。当9月的钟声敲响,行业将彻底告别野蛮生长,步入技术合规的新纪元。


“2025年以旧换新活动刺激下行业动销持续向好,整体出货量有望达到双位数增长;中小厂商面临产品监管趋严、生产端成本增加及产品研发推新投入增加三重压力,或再推行业出清、整合。”开源证券分析师吕明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