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丁爽)8月25日,新产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1.85亿元,同比减少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减少14.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7.26亿元,同比减少16.33%。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9814元,同比减少14.62%。

新产业主要从事体外诊断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面向全球销售239项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其中已取得欧盟准入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200项。截至目前,在国内市场已获注册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196项(共281个注册证),配套试剂涵盖肿瘤标志物、甲状腺、传染病、性腺、心肌标志物、炎症监测、糖代谢、骨代谢、肝纤维化、自身免疫抗体等检测项目。

新产业在半年报中表示,受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落地后价格下降,以及DRG/DIP(按病种付费)政策深入推进导致部分检验项目检测量降低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国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9亿元,同比下降了12.81%;其中,国内试剂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96%,国内仪器类收入同比增长18.18%。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19.57%,其中试剂业务在仪器装机量持续攀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36.86%。

报告期内,新产业毛利率结构呈现战略性分化。公司仪器类产品毛利率为26.16%,较2024年度下降3.66个百分点;其中海外市场仪器毛利率为38.30%。受国内集采政策深化影响,试剂收入增速放缓,但通过优化生产成本与供应链效率,国内外试剂毛利率仍保持相对稳定。公司仪器收入增速较快影响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综合毛利率为68.64%。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新产业的财务费用约为-2899.77万元,同比增长130.28%,公司称,该变动主要系报告期内汇兑损益波动所致。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出现同比增长。其中,公司销售费用约为3.7亿元,同比增长10.77%;管理费用约为5924.91万元,同比增长2.94%;研发费用约为2.37亿元,同比增长16.07%。

新产业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包括政策变化风险、新产品研发、注册风险、经销商销售模式的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替代风险。其中,公司提及,公司采用“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报告期,公司活跃经销商的数量超3400家。若公司不能及时提高对经销商的管理能力,一旦经销商出现自身管理混乱、违法违规等情形,或者出现公司与经销商发生纠纷等情形,可能对公司的品牌及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也可能导致公司产品销售出现区域性下滑,对公司的市场推广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通过严格控制经销商的准入,建立不合格经销商淘汰机制等方式密切监督经销商的违法违规行为。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