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不香了,华致酒行上半年的成绩单很不理想。
作为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约39.49亿元,同比跌去三分之一;归母净利润约5620.54万元,同比下滑63.75%;扣非后净利润约3298.05万元,同比下滑76.03%,逼近“脚踝斩”。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华致酒行喊出了“十八字战略方针”:去库存、促动销、稳价格、调结构、强团队、优模式。
虽然去库存和降本增效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货绝对值虽降,资产规模收缩更快,结果出现“脂肪没减几斤,骨架先瘦一圈”:半年时间,总资产下滑20.98%、存货从32.59亿元降至28.22亿元、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从45.81%增长至50.21%。
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降
销售费用同比下滑40.48%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致酒行实现营业收入约39.49亿元,同比下滑3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620.54万元,同比下滑6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3298.05万元,同比下滑76.03%。
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华致酒行表示,主要系经济形势的影响及政策的变化,市场消费需求下降。
华致酒行是一家酒水营销和服务商,在酒水流通领域耕耘多年,已经构建了包括品牌连锁门店、零售网点、KA卖场、团购、电商在内的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
华致酒行在财报中指出,公司与国内外知名酿酒企业及大型酒类流通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经销的产品包括飞天茅台、普通五粮液等。同时,华致酒行与国内酒企合作开发了“贵州茅台酒(金)”“荷花酒”“钓鱼台精品酒(铁盖)”“古井贡酒1818”“虎头汾酒”“习酒窖藏1988(鎏金)”“金酒鬼”“金内参”等酒品,是上述产品的总经销。
记者注意到,白酒是华致酒行的营收主力,为公司贡献了90%以上的业绩。今年上半年,华致酒行的白酒实现营业收入约36.32亿元,同比下滑34.98%,毛利率为8.70%,同比下滑0.66%。
华致酒行表示:“受经济环境影响,酒类行业处于深度调整中,市场需求下降,酒类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导致部分酒类产品毛利有所下降,但符合市场整体趋势。”
“华致酒行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面临严峻挑战,营收与归母净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降。虽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所改善,但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较大,偿债压力加剧。”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告诉记者,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名酒出现价格倒挂,库存过高,动销降低让握有名酒代理权和销售权的流通酒企压力倍增,加上名酒企不断地进行渠道直营化改革,以及直播、即时零售等新电商业态的渗透,流通酒企的盈利空间被不断挤压。
“华致酒行在名酒代理权、全国渠道布局、消费者认知等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市场一旦回暖,企业的业绩表现也存在触底反弹的机会。”蔡学飞补充道。
今年上半年,华致酒行的销售费用大幅下滑,主要系销售人员数量减少随之职工薪酬费用同比下降。记者注意到,除了职工薪酬大幅减少,华致酒行的宣传及品牌推广费也显著下滑。
今年上半年,华致酒行的销售费用构成情况。公告截图
华致酒行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通过对各项费用开支进行审视和管控,人力成本、仓储租赁成本、物流配送成本、办公成本等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大幅下降,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0.48%,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81%。”
存货下降压力仍在
积极布局即时零售业务
今年4月,华致酒行对外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公司面临三重挑战:一是酒类消费受到整体萎缩和结构变化的挑战;二是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名酒产品价格面临调整压力、社会库存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渠道环节价格出现倒挂现象,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一定压缩;三是企业内部正推进战略布局优化与管理体系革新,在此过程中需应对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重塑等阶段性挑战。
为此,公司提出“去库存、促动销、稳价格、调结构、强团队、优模式”十八字战略方针。
8月19日晚间,华致酒行在分析师会议上对外表示,“公司存货由年初的32.59亿元降低至28.22亿元,库存明显下降,现金流得到了改善,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增长293.7%,同时降低了融资规模,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了优化,资产负债率从54.13%降至41.83%。”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华致酒行的总资产约为56.21亿元,比去年年底下滑20.98%。另外,虽然存货金额同比下滑,但是占总资产的比例却上升了,由去年年末的45.81%增长至今年6月底的50.21%,可见存货压力犹在。
为了促进动销,华致酒行积极布局即时零售业务。公司依托“华致酒行”“华致名酒库”“华致优选”三大业态门店的广泛布局,推出了门店在华致酒行连锁店微信小程序、美团外卖、京东秒送、饿了么、抖音小时达、淘宝闪购等平台开展即时零售业务,将连锁门店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前置仓,实现了核心区域内的快速送达。
华致酒行表示,这一布局,实现了“产品+服务”的深度融合、“线下+线上”的无缝衔接、“店内+店外”的场景延伸,满足消费者在商务应酬、节庆、聚会等场景下的即时用酒需求,更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