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8月8日-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多伦科技董事长章安强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多伦科技已在多地的车管所部署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系统,未来将逐步实现人形机器人在交管智能服务、机动车智能查验场景的落地。

今年7月,众擎机器人宣布连续完成Pre-A++轮与A1轮融资,融资规模近10亿元。小鹏汽车作为基石投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参与了Pre-A++轮投资,其中多伦科技通过投资星航资本管理的珠海星芯投资基金参与了本次投资。与此同时,多伦科技成立机器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多伦科技自1995年创立以来,形成了以智慧车管、智慧交通、智慧驾培、智慧车检、新能源为核心的五大业务体系。章安强表示,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多伦科技与众擎机器人的合作,不仅是资本层面的联动,也是基于对“大交通”领域智能变革的前瞻判断,围绕“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闭环”构建的战略共同体。

章安强介绍,多伦科技已在多地的车管所部署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系统,未来将逐步实现人形机器人在交管智能服务、机动车智能查验场景的落地。尤其针对车管所服务升级方面,多伦科技的二次开发将聚焦于以人形机器人为载体进行资料递送、流程引导、车辆查验等,从而实现提升政务效率的核心目标。

“多伦科技在智慧车管领域针对智能车辆查验机器人已经基于人工智能、OCR、视觉分析、环境感知等技术,实现了初代产品设计与开发,采用轮式机器人为主体。未来将结合众擎机器人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完成产品的硬件具身化和技术场景化,在满足公安部机动车查验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产品规模化落地。”章安强提到。

他也表示,现实挑战是成本与标准的双重瓶颈。第一,商业化成本压力:高精度关节电机、灵巧手等核心部件单价过高,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本;第二,行业标准缺失:交通场景下的机器人应用的安全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机制尚处空白,需政企协同推进。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章安强也描绘了新画面:当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入交通系统,市民走进车管所,人形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其预约信息,引导至指定窗口;另一台机器人完成车辆底盘自动扫描、VIN码核验。全程耗时较人工大幅缩短,数据直连交管平台杜绝人为差错。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