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网8月7日消息,本周以来,受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全网用电水平持续攀升。8月4日至6日,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12.33亿千瓦,较去年11.80亿千瓦的极值增长5300万千瓦。


入夏以来,全国用电负荷4次创新高,国家电网用电负荷5次创新高。据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会介绍,截至目前,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介绍,除了气温因素,在国家“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力扩围下,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内需表现较为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工业生产、出口超预期回升。


新型储能已成为电力保供新力量。今年夏季全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其中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7月11日晚高峰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


高温叠加工业用电增长,用电负荷频创新高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在7月31日的国家能源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迎峰度夏期间用电负荷屡创新高。7月以来,全国气温热力值拉满,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叠加南方等地“出梅”降雨结束,呈现高温闷热天气。在国内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的拉动下,各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较6月下旬增长超2亿千瓦。7月4日、7日、16日、1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创历史新高,突破15亿千瓦,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


发电侧同样创下新高。7月份国家能源集团完成发电量12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刷新单月发电量历史纪录。日发电量连续16天超40亿千瓦时,7月28日发电量达42.7亿千瓦时,创今年以来单日发电量新高和迎峰度夏历史新高。清洁能源发电同比提升18%,创历史新高;风电、光伏利用小时数均位列行业第一。


为何今年夏季用电负荷频创新高?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表示,今年入夏后,气温整体呈现出梅早、高温开始时间早的特点,从6月中下旬负荷就快速增长,尤其是7月以来,全国多个区域及地方电力负荷不断创新高。除了气温因素,在国家“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力扩围下,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内需表现较为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工业生产、出口超预期回升。


据陈亚宁介绍,从用电量增速看,新动能支撑作用强劲,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保持了较强韧性。6月当月,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分别同比增长11.0%、10.3%、8.6%、8.0%、6.9%、5.8%、4.2%,均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


此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赛道拉动相关行业用电量高速增长,6月当月,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44.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4%,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3.0%。


保供添新工具,“超级充电宝”助力缓解电网尖峰时刻


据刘明阳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其中新增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新投三回跨省区输电通道,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7月以来,又新增投产(并网)支撑调节性电源超1000万千瓦,电力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入夏以来,各类支撑调节性电源应开尽开,电煤、天然气等一次燃料供应充足,全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仅四川在17日晚峰时段短时采取需求响应措施),经受住了今年入夏以来的首轮高温大负荷考验。


他表示,目前看,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趋紧,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管控。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电力供需形势监测研判,强化常规电源顶峰发电能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一省一策指导电力保供工作,全力确保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可控、在控,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


“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陈亚宁表示,8月份将进入电力保供的关键期,从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结合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个别省份短时供需紧张,但通过最大程度的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后,可以实现电力平衡。


应对电网尖峰时刻,今年夏季全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


7月6日晚,国网江苏电力开展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64个电网侧储能电站、29个电源侧储能电站参与集中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可同时满足约4800万户居民一小时的用电需求。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用电最吃紧的时刻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803.59万千瓦,有效支撑了晚间电网用电高峰,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


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臻表示,从实际调用情况来看,新型储能系统凭借其灵活可靠的调节能力,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