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声声口哨指令中,清华大学火神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开启了3V3训练赛,前进、传球、射球、跌倒后再快速起身,在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的实训基地上,这样的实训场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在训练赛上找到问题,优化算法,这是目前最要紧的任务。”清华大学火神队队长罗长盛说道。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日益临近,北京国资公司作为赛事承办方、全球合作伙伴、正在积极带领旗下北奥集团、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场正在全力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结合室外部分闲置区域,打造集赛队训练产品测试、数据采集、技术验证为一体的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基地运营方北京国资公司正在全力为赛事提供有力保障。


7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火神队在进行机器人算法调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晗 摄

随着比赛时间日益临近,包括国外队伍在内的参赛队伍已经入驻实训基地,在这块面积1800平方米、内设5块足球场的实训基地上,各个赛队已经蓄势待发。

前不久,在巴西萨尔瓦多的绿茵场上,清华大学火神队在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人形成人组决赛中夺冠,这也是自该赛事1997年举办以来中国队第一次夺冠,也承载了清华火神队21年的技术探索与传承。7月6日下午,我们走进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对话清华大学火神队队长罗长盛,从巴西到北京,听他讲讲赛队背后的故事。

在训练赛中不断迭代算法


哨声吹响,机器人开始左右摇头,清华大学火神队的队员说,这是机器人正在识别足球的位置。这并不是由遥控器控制,而是通过部署在机器人身上的算法由机器人自主操作实现。

尽管机器人踢足球与人类踢足球有着差别,但依旧离不开传球这个核心环节。“看起来是机器人之间的配合,其实背后是一整套算法系统的调试与配合。”罗长盛指出。

在机器人踢足球的赛道,清华大学火神队并不陌生,但对队长罗长盛来说,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罗长盛今年刚刚大四,在训练场参与训练的队员基本是大一新生,罗长盛表示,“师兄们愿意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在真实的训练场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代码在机器人上部署之后的运行模式。”

这也是清华火神队的技术传承,从2005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赛到今年在巴西夺冠,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不变的依旧是队伍之间的坚守。罗长盛指出,在巴西夺冠时,由于在比赛中使用了端到端的技术路线,因此快速实现控球和射门。

在过往的训练中,其实队员们遇到最大的阻碍是硬件方面的阻碍,但来到在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的赛训基地,这些问题被快速解决,机器人有专门的充电间,全场馆网络信号覆盖完全,这都为机器人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保障。在接到赛事需求后,组委会组建了由网络技术专家、5G-A研发团队等组成的专项技术攻坚组通过科学规划场馆空间布局,陆续部署多个适配机器人高并发数据交互的网络服务点位,构建新一代智能网络架构。

据悉,在接到赛事需求后,北京联通组建由网络技术专家、5G-A研发团队等组成的专项技术攻坚组通过科学规划场馆空间布局,陆续部署多个适配机器人高并发数据交互的网络服务点位,构建新一代智能网络架构。

罗长盛表示,目前通讯信号等使用十分顺畅,在训练赛后,他们发现了机器人在决策控制等方面需要优化的方向,比如识别球的精准度以及机器人站位的准确度等方面。

既竞争又合作,推动机器人竞技良性发展


在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一张桌子就是一个战队。在赛场上,他们是竞争对手;在赛场外,他们商讨技术改进、算法部署与迭代,这也是竞技体育的精神。

从巴西到北京,清华火神队与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就是“同桌”,他们会在关键算法与技术路径上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但会在底层算法上相互沟通,共同研发。

此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他们将共同参加5V5对抗赛,机器人数量增多,意味着算法要重新设计和调优。不同队员之间的协同配合,传球、射门等动作的背后,都是一行行代码算法运行的结果。为了可以更快地让算法在机器人上运行,两支队伍共同研发设计了5V5对抗赛的算法,在一些基础动作上共用,但在队员战略决策逻辑方面各自基于战队的考虑自行研发。

“其实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推进机器人竞技领域的发展,赛场上我们是对手,赛场外我们是共同研发的伙伴。”罗长盛说道。

实训基地的赛场,是科技与梦想交织的舞台。身着各色队服的机器人,在青年工程师的操控下精准演练。一张张工作台,如同微缩的国际社区,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队伍与院校。尽管文化背景迥异,语言肤色不同,但此刻他们只为在竞技机器人的征途上共同探索前沿、追求卓越。这里,科技无国界,创新是共同的语言。

对于赛事承办方而言,“熊猫眼”核心区、室外足球配套区域和场景类测试赛区这些赛事训练基地也将会持续使用下去。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北奥集团董事长赵东伟表示,实训基地不是应运动会一时之需,未来国家速滑馆会打造富含机器人元素的新业态,实训基地是机器人元素的核心组成部分。赛后实训基地将常态化提供服务,在赛队训练、产品测试、数据采集和技术验证的功能之外,还将承担比赛场地的功能,举办一些机器人比赛。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数据采集功能,为机器人更新迭代提供助力。我相信实训基地会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帮助。”赵东伟指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晗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