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洁)8月1日,新京报记者获悉,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IAED)、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联合发起的“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发布总结报告。该项目以“提升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推动农产品绿色流通”为目标,通过标准建设、培训赋能、企业示范、政策建议四大路径,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系统升级。在标准建设方面,该项目牵头制定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开发《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等工具性标准体系,填补了绿色流通中标准缺失的问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表示,“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连锁行业正面临从效率驱动向责任驱动的深刻转型,生鲜流通是最具挑战和潜力的关键一环。生鲜商品损耗高、链条长、效率低,是制约农业增效与消费升级的瓶颈环节。基于这一共识,协会于三年半前联合合作伙伴发起“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流通路径。
截至今年7月,该项目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开展合作社和农户培训和供应链实践活动近百场,建立起覆盖田间种植到终端销售的绿色流通试点网络。在生产端,培训覆盖10000余名农户和2000余家以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中小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社“联农带农”,形成了本地化可持续农业知识转化机制。在企业端,项目吸引百果园、喜茶、三个零、明康汇、SPAR中国、银座集团、嘉荣超市、叮咚买菜、盒马等多家企业深度参与,通过经营主体赋能培训、基地可持续种植管理评估、周转筐试点推广等实践,将项目成果融入自有供应链管理,推动基地改进标准化、绿色化,有效降低果蔬农产品的流通损耗和一次性包装载具使用带来的环境影响。
周转筐租赁与运营服务商路凯(大中华)控股有限公司方面提到,当前,在中国排名前20的连锁超市中已有95%使用了标准化生鲜筐。在成本方面,使用标准筐相较一次性包装可节约20%以上。在效率方面,从产地包装、仓库分拣到门店补货均有明显提升。银座冷链配送中心方面介绍,借助标准筐和托盘系统,单车卸货时间从35分钟缩短至10分钟,白菜等生鲜品类的损耗率也从15%下降至5%以下。
编辑 王琳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