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可控但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为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医防融合分会、健康传播分会和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自我药疗教育专业委员会近日共同发布《过敏性鼻炎应对提示》,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当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干预和治疗。主动了解防治知识,科学应对,并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可以减少疾病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改善生活质量。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感冒症状相似,易被混淆,其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主要诱因包括环境污染、室内尘螨、生活方式变化、遗传易感性等。过敏性鼻炎可能常年发作,也可能季节性发作。


过敏性鼻炎不仅影响呼吸系统健康、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可能增加共病风险。轻度过敏性鼻炎对生活影响较小,但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则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工作、运动和生活,包括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社会功能受限,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以及增加相关疾病共病风险等。


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北方做过的一个高级别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过敏性鼻炎的自报患病率高达32.4%,最高可达52.9%。另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全球有30%至40%的人曾经或正在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近年来,过敏性疾病更是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患者病程更长、病情更为严重。


另据微博健康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为期12个月的用户关注度数据,公众高度关注过敏性疾病,尤其今年3月后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其中过敏症状,过敏原因,过敏治疗、自救、常见药物等应对方法,以及如何区分过敏和感冒等是用户最关注的话题。

防治做到这8点,调节自身免疫力

专家提示,应了解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尽量减少暴露在过敏原中的时间,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关键。相关建议包括:

1.对有家族过敏史,以及已经出现鼻炎症状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者,建议进行早期过敏原检测与诊断;

2.尽可能减少接触常见过敏原,如花粉、灰尘、尘螨、动物皮屑等;

3.注意室外防护:花粉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或佩戴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

4.关注室内环境:经常清洁房屋,尤其是床上用品和地毯,减少尘螨的滋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干燥,防止霉菌繁殖;

5.冲洗鼻腔:鼻腔盐水冲洗是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鼻腔和鼻窦炎性疾病患者可积极采取这一辅助治疗方式。可使用清水、生理盐水、海盐水等冲洗鼻腔,清除过敏原,缓解过敏症状。

6.远离食物过敏原:主动回避食物过敏原;

7.对于动物皮屑过敏者,应尽量避免与动物接触;

8.不使用会引起过敏的化妆用品。

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或过度活跃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基础。饮食中缺乏抗氧化剂、维生素D不足,以及过多摄入高热量加工食品等,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对过敏原的敏感性。

相关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和哈他瑜伽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及细胞因子水平。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运动、合理饮食、调节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过敏性鼻炎的防治。

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及时就诊,了解过敏原,并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常见的非处方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鼻喷剂、二代抗组胺药。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起效有一定时间,而且需要持续规范治疗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切勿自行停药、加量或者联合使用药物;可提前防治、使用抗过敏药物,在症状控制后建议按推荐剂量继续使用一周左右,以维持疗效;中重度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时,应注意药物的年龄限制、推荐剂量和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

鼻用激素是目前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有效的药物,使用时注意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物;鼻腔盐水冲洗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辅助治疗方式,使用时建议先用鼻腔盐水清洗鼻腔分泌物后,再使用鼻用激素等一线疗法进行治疗。

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患儿的各种症状可得到长期控制,生活质量可得到显著改善。

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治疗)是一种 通过逐步暴露于特定过敏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是唯一可能改变过敏进程的方法,但并非适合所有患者,适合长期反复发作、明确单一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该治疗方法须经医生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尝试。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