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7月28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之后,摩根士丹利、匈牙利政府也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熊猫债券。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推动熊猫债券市场实现了长足发展,助力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了解,摩根士丹利熊猫债券是首单由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发行的熊猫债券。本次发行规模20亿元,发行期限5年,票面利率1.98%,境内投资者认购踊跃。摩根士丹利作为30年前首批进入中国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持续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该期债券成功发行,有利于丰富熊猫债券发行人结构,促进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匈牙利是目前发行和存量规模最大的外国政府熊猫债券发行人。本次分别成功发行40亿元3年期、10亿元5年期熊猫债券,票面利率分别为2.5%、2.9%,两期债券也分别为“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外国政府熊猫债券”“首单5年期外国政府熊猫债券”。作为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匈牙利目前已在银行间市场发行6笔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110亿元。


近年来,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持续获得国际知名机构青睐。熊猫债券是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是境外机构人民币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市场深度广度不断拓展,熊猫债券发行人数量稳步攀升,发行人类型已覆盖国际开发机构、外国政府、境外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四类。


外国政府类机构中,除了日前发行熊猫债券的匈牙利之外,还有韩国、加拿大 BC 省、波兰、埃及等国家或地区发行过熊猫债券,累计发行规模354.6亿元。境外金融机构也正持续参与熊猫债券市场,加拿大国民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德意志银行、大华银行等已多次发行熊猫债券,持续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国际参与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为1112亿元,其中,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跨国企业熊猫债发行活跃,发行金额占比达到50%,较2024年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


有业内专家指出,经过二十年发展,熊猫债市场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发展阶段。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国际开发机构为起点,熊猫债券市场正式启动。2015年以来,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进程,熊猫债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2022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陆续发布,进一步为熊猫债券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环境,也推动了熊猫债券发行人队伍持续扩容。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