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有用、好用和爱用”。在他们眼中,“有用”不再等同于冷冰冰的性价比,而是一种更柔软的价值维度:是情绪的安抚,是陪伴的实感,是对自我生活节奏的掌控感。
7月10日-15日,2025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今年的主题为“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7月1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2025年轻人在想什么”分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张伊娜发布《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研覆盖1018位18至35岁的青年群体,描摹出这代年轻人关于“有用、好用、爱用”的三重价值坐标。
当前,年轻人的钱不单纯地花在物的占有上,更会投注在情感的回应、关系的连接和意义的生成上。一份能让人“嗑CP”笑出声的内容订阅,一场与“搭子”共享的Citywalk,一张写着“升职加薪”的金箔贴纸——这些看似细碎却打动人心的消费,构成了他们心中真正“有用”的生活选择。他们愿意为疗愈、为陪伴、为效率、为共创买单。他们的消费地图,藏着一代人对效率、情绪、成长、身份与关系的深刻重构。
进入2025年,Labubu(拉布布)的爆火让“情绪价值”的购买力被大众重新认识;社交平台上,“思路打开”成了生活新常态,人们热衷于为旧物赋新用,在熟悉的空间里发明陌生的玩法;当“人均几个AI助理”成为现实,每一个生活细节都仿佛等待被AI重新编排;而《哪吒2》的票房奇迹,则让一座城市的旅行理由,从风景变成了分镜,线下旅行从此有了新的想象力……
消费对于年轻人而言,早已不再只是对物质的获取,而是一次次对外部世界的自我表达、一种对社会议题的态度回应,更是一套用来调节情绪、构建秩序的生活语言。他们的钱,正花在新的“刀刃”上——要有用、好用、爱用,还要有共鸣、有感、有光。
通过调研分析,《报告》总结得出2025年年轻人的十大生活方式趋势,详细拆解年轻人如何以选择定义自我,以消费重塑关系、用选择重构秩序,如何让“有用”不再只是生存逻辑,更成为与世界深度连接的方式,也呈现出消费观背后的情感转向与社会逻辑的变化。
2025年的中国年轻消费者,正以更细腻的价值认知和更精算的生活策略,重塑消费逻辑。
这一代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性价比”,他们用“情绪价值”定义“刚需”,用“AI助手”提升决策效率,用“搭子社交”重构人际连接,用“绿色可持续”实现生活与价值观的统一。他们为真实而买单,也为感受而投资,在体验与功能、理性与感性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消费闭环。
《报告》显示,年轻人消费行为的核心正在从“拥有”转向“参与”、从“功能”转向“情绪”、从“标签”转向“认同”。“复合价值”“内容驱动”“微情绪刺激”“场景再造”“文化内涵”正逐渐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子。
与此同时,年轻群体展现出高度的消费分层和理财意识——他们既在“小体积”中寻找“大价值”,也在“轻资产”中构建“安全感”,用数字工具管理财务边界,用内容平台学习财务策略,实现从“盲目种草”到“精准反应”的转变。
展望未来,新京报贝壳财经透过年轻人生活方式变化发现这三大趋势:
趋势一:价值驱动型增长:消费行为背后的情绪认同与文化自觉
年轻消费者的选择正在从“产品导向”迈向“价值共鸣导向”。他们不再仅仅关注“它好不好用”,而是更关心“它是否代表我”。
在情绪消费崛起的背景下,Labubu玩偶、现场演出、植物疗愈、树洞倾听等服务迅速走红,正是品牌通过精准满足个体情绪需求,构建起高度连接的消费者关系。例如,调研显示56%的受访者为“情感支持类”产品付费,18-25岁人群尤其青睐绿植家居、兴趣课程等“自我投射型消费”。
此外,黄金饰品市场中年轻人对“非遗工艺”与“文化认同”的强烈偏好,说明“文化价值”正成为购买驱动力。黄金品牌以“3D硬金+传统技艺”结合的产品策略成功打动25-34岁人群,超过51%的消费者在购买金饰时将“工艺独特性”放在首位。
谁能在品牌传播中输出年轻人认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立场,谁就能持续获取用户的信任红利。这意味着品牌要不断从“单点情绪价值”走向“多元文化身份”的构建者。
趋势二:体验经济再升级:场景化、即时感、轻沉浸体验成为新爆点
年轻人对“体验”的要求,已不再停留于表面的场所打卡,而转向高质量的情绪调节与沉浸式互动。
例如,《报告》指出,“打卡IP取景地”正在从影迷亚文化走向大众出游主流,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曾为影视、动漫、游戏场景安排打卡旅行”。《哪吒2》引爆宜宾,《黑神话:悟空》带动山西搜索飙升,说明“情绪IP+目的地”的跨界联动正在重塑文旅市场供需结构。
另一方面,住宿业态也在发生变化,有些酒店将大堂变身为皮影剧场、早餐厅转化为扎染工坊,推动酒店从“床位产品”向“文化载体”转型。年轻消费者在这种轻沉浸体验中实现“打卡+共创+疗愈”的复合需求。
同时,“生活体验”的再定义还体现在日常空间的多功能转化上。比如将写字楼变为健身场、将外卖袋改造成收纳袋、二手平台交易活跃等,都反映了年轻人在生活微场景中“自己创造意义”的倾向。
下一阶段的体验经济将进入“轻沉浸化×情绪精细化”的增长轨道。品牌、平台和场景方需深度联动,围绕“感官愉悦+心理参与+表达机会”来重构体验价值链。
趋势三:工具理性与数字原生结合:AI普及催生“效率感消费”新浪潮
AI技术的快速渗透正在全面改变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与决策模式。《报告》显示,近50%的18-25岁人群已为AI工具付费,38%至少为1个AI平台付费,成为“AI原生代”的核心力量。
此外,AI不仅提升效率,也正在构建情绪价值。学生用AI写论文、上班族用AI生成报表、自由职业者用AI剪视频、普通用户用AI规划旅行路线或陪伴对话,“一个人背后有一群AI”成为现实。
未来3-5年内,围绕“效率感+陪伴感+智能体验”展开的C端AI应用,将成为年轻人消费时间和预算的新入口。品牌与平台若能在“内容创作、财务管理、情绪调节、生活决策”等刚需场景下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必将抢占年轻人的“日常使用习惯”。
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驱动新消费、新业态、新平台的重要变量。他们不是简单的消费者,而是主动的价值共创者。越理解年轻人,越接近未来。
联合发布:新京报贝壳财经 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
出品⼈:苏曼丽
统著:张泉薇 任娇
记者:董怡楠
撰写:杨⼀凡
设计:朱静晖 任婉晴
编辑:杨娟娟
校对:杨利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