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已不再是简单的市场拓展,而是走向全球价值网络的重构。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中国企业出海:开放世界,共生共融”闭门沙龙上,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易点天下联合创始人兰向辉等嘉宾就中国企业出海的政策研究、平台实践、企业实操、服务支持等不同维度分享了洞见。


中国企业出海:开放世界,共生共融”闭门沙龙。

出海走向本土化、品牌化,中国企业出海方式升级

中国企业出海已从过去的贸易出口,升级为 “数字基建+数字服务” 的全球化布局,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不同区域对中国企业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表示,中国企业出海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迈向“在世界为世界”的新阶段,通过全球投资创造就业与税收,规避贸易风险。他谈道,伴随跨国公司涌入,中国企业逐步参与世界代工与贸易,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近5至10年,受特朗普关税战和贸易战影响,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布局,将东盟发展为重要贸易伙伴,并积极开拓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迈向“在世界为世界”的新阶段,通过全球投资创造就业与税收,规避纯贸易风险。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

不过,在PingPong 合伙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罗永龙看来,当前中国企业出海方式较以往更加精细,与过去粗放模式存在明显区别,出海表现较好的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坚持“全球化”就是“本地化”,深耕本地市场发展,并从粗放型生产加工转向品牌出海,更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二是企业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以规避漫长的知识产权诉讼纠纷。除此之外,中国企业在欧洲应更加重视碳排放等绿色标准领域的挑战。

罗永龙称,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市场覆盖中东、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但在拓展非美市场时,是一个供应链重构的过程,若产业链生态未同步出海,中国企业单独出海的成本将变得非常高,因此生态出海成为重点。

易点天下联合创始人兰向辉同样认为,面对出海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出海企业需要抱团,不仅需要彼此之间抱团,也要与中国本地企业抱团,共同寻找、解决本地用户的真正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生存,实现盈利可能,并在当地获得新的生命力。一家企业没有那么多能力、时间和人才做到一条产业链才能做到的事情。”


易点天下联合创始人兰向辉。


当前,中国企业走向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对此,兰向辉表示看好企业深耕某一区域市场的做法。“当企业深耕某一个市场,并且能做到产品可以解决当地用户实际需求时,它的产品就会生长出浓厚生命力。即使遭遇贸易战等因素影响,当地用户仍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

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副总经理李昱龙认为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四方面:第一方面是现在的企业出海已经由产品出海转变为品牌出海,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二方面则是如今的企业出海已经由过去的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化;第三方面体现在出海主体的变化,此前出海企业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现在也涌现出了很多中小企业,这都是未来出海基地重点服务的对象;最后则体现在如今的企业出海更多体现在了解数字基建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当企业计划出海时,我们也会推荐数字基建类严选服务商,为出海企业提供服务,将网络服务等数字架构提前部署,这也是数字时代基建先行的特点。

共生共融、生态出海,中国企业的破局之路

多位嘉宾认为,尽管中国企业出海面临不少挑战,但仍然藏着 “破局点”,要真正在海外扎下根,离不开“共生共融”。有嘉宾指出,中国企业出海已形成共识,需政策、战略、人才、资金和服务网络等多方面支持,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互动。

王辉耀表示,未来出海的新趋势一是加强与在华外资企业合作,联合开拓其他国家市场;二是推动服务业走出去,改变货物贸易占比过高的现状;三是深化制造业出海,实现全球制造与全球经济的共荣共生。

他强调,中国企业出海已形成共识,需政策、战略、人才、资金和服务网络等多方面支持,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互动。同时,应避免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加大全球经济联盟,改善国际关系,为全球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在各国发展更广阔的共赢空间。

罗永龙则认为,推动中国企业生态出海,需要政府、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等协调,带动上下游服务商形成一揽子出海计划,解决供应链配套问题。同时,企业强化合规能力,认真研究目标国贸易规则和条款,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适应常态化贸易环境。罗永龙还提到,在政府层面,建议深化RCEP的经济合作,积极申请加入CPTPP,对冲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建议积极提升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同时,通过政策支持或者补贴等资金支持出海企业,共同应对关税挑战。


PingPong 合伙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罗永龙。


“从表面来看,出海是指企业走出国门,但实际上,是许多企业员工携家带口扎根在当地,深耕本地市场。“这样的企业可以称为本土化企业。当地政府在看到你具备相应合规,能提供对应税收、人员就业的前提下,也愿意给予支持。”兰向辉如是说。

据兰向辉观察,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企业越来越愿意倾听本地需求,并以当地市场数据反馈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并且,除传统外贸企业,电商、游戏等互联网公司外,茶饮、餐饮等线下各行业都寻找海外机会,“现在变成了全民出海”。而在出海过程中,中国企业积累的产品、运营、资本等一系列经验,跟国外同行竞争时具有明显优势。“这波中国出海势不可挡。”

“我们希望可以为出海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平台资源,同时与相关部门机构配合制定更优质的政策。”李昱龙表示。据李昱龙介绍,目前出海基地正在通过构建“八大核心服务”体系,打造“政策创新、生态服务、海外订单、合规监管”四大高地和外向型产业集群助力企业出海。“八大核心服务”包括空间载体、商机资讯、双向政策、生态严选、海外推广、合规保障、品牌赋能、国际人才几个方面,做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打造了一站式出海服务生态圈。


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副总经理李昱龙。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博雅 程子姣 韦英姿 张晗

编辑 陈维城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