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半反倾销调查,商务部近日公布最终裁定,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终裁定中认定的倾销幅度为27.7%-34.9%。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5年7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对符合承诺条件的相关进口产品不征收反倾销税。
业内认为,进入“适用价格承诺公司名单”的企业,在不违反承诺的情况下有豁免权,且马爹利股份有限公司、法国轩尼诗公司、埃·雷米马丹公司三大巨头均在名单中,因此反倾销税正式开征对欧盟白兰地产业及我国白兰地市场整体影响有限。
裁定倾销幅度为27.7%-34.9%
此次反倾销措施源于2024年1月5日,商务部应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申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同年8月29日,商务部公布初步裁定结果,初步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初步裁定中认定的倾销幅度为30.6%-39.0%。
同年10月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公告》显示,此次被调查产品范围为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装入200升以下容器的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通常称“白兰地”)。自同年10月11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公告所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向我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根据商务部当时公布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表,此次被抽样公司为马爹利股份有限公司、法国轩尼诗公司、埃·雷米马丹公司,倾销幅度分别为30.6%、39.0%、38.1%;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共61家,包括法国葡萄烈性酒商贸公司、穆尼尔股份有限公司、瑞纳德赛博灵有限责任公司等,倾销幅度均在34.8%;其他欧盟公司倾销幅度为39.0%。据了解,各公司保证金征收比率,与被认定的倾销幅度一致。
2025年7月4日,商务部公布的最终裁定显示,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且倾销与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初裁后,欧盟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向调查机关提交了价格承诺申请,调查机关对价格承诺进行了审查。根据《反倾销条例》规定,调查机关决定接受上述价格承诺,该承诺与本终裁决定同时生效。在价格承诺执行期间,相关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以不低于承诺价格向中国出口的,不征收反倾销税;如出现违反价格承诺或其他终止价格承诺的情况,则按照终裁裁定的反倾销税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实施期限为自2025年7月5日起5年。
税率列表显示,马爹利股份有限公司、法国轩尼诗公司、埃·雷米马丹公司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分别为27.7%、34.9%、34.3%;其他60余家配合调查的公司,例如穆尼尔股份有限公司、法国葡萄烈性酒商贸公司、路易老爷股份有限公司等,适用税率为32.2%;其他欧盟公司适用税率为34.9%。此外,共有包括马爹利股份有限公司、法国轩尼诗公司、埃·雷米马丹公司在内的34家公司进入“适用价格承诺公司名单”。
白兰地的产业博弈
商务部公布的最终裁定显示,此次针对欧盟进口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源于2023年11月中国酒业协会的申请。
据调查机关援引的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2022年和2023年1-9月(以下统称“损害调查期内”),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数量均占中国相关白兰地总进口量的97.5%以上,欧盟是中国进口相关白兰地的最主要来源。倾销进口产品进口数量分别为3397万升、3026万升、4036万升、3038万升和2497万升,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43.01%、48.32%、53.18%、48.27%和51.73%。
对于上述海关数据,欧委会、欧盟行业协会、马爹利股份有限公司、埃·雷米马丹公司、法国轩尼诗公司曾在评论意见中主张,损害调查期内,中国自欧盟进口被调查产品的绝对进口数量有所下降,总体保持稳定,进口量呈季节波动下降;张裕公司销量与进口数量下降,两者叠加,可以大致认为中国白兰地市场需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等。
申请人则评论称,虽然2019年至2022年期间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出现下降,但是从2023年开始进口量已经明显回升和反弹,2019年至2023年共20个季度的进口数量总体也是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到2023年期间,被调查产品占中国的市场份额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市场份额快速提升6.98个百分点,增幅高达16%,且被调查产品整体所占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达到50%左右。在中国白兰地中高端领域,进口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50%。“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影响力的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快速提升,与国内产业市场份额的变化呈现了此消彼长的反向变动关系。”
经调查机关认定,国内产业同类产品虽在损害调查期内保持盈利,但开工率、国内销售量、税前利润、投资收益率、市场份额等关键指标均在下降,盈利能力不断减弱。在倾销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受到日益激烈的来自倾销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国内产业生产经营正呈现出很大的脆弱性。
对于倾销进口产品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威胁,调查显示,损害调查期内倾销进口产品进口数量呈增长趋势,且在损害调查期末大幅增长,这表明倾销进口很可能会继续实质增长。自2018/2019销售年度以来,欧盟葡萄种植面积高达320万公顷,葡萄酿酒产量始终维持在140亿升以上。所有提交答卷的欧盟生产商相关白兰地合计产能超过1.8亿升,是中国国内需求量的2-3倍,且平均开工率不足70%。一旦这部分闲置产能转化为实际产量,将大大增加相关白兰地的供应。
另一方面,欧盟市场对相关白兰地消化能力有限,酿酒消费总量自2019年以来呈下降趋势。美国和中国是欧盟白兰地前两大出口市场,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烈酒市场,其中白兰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对欧盟相关白兰地生产商具有极大吸引力。经审查,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产生削减、抑制或压低,且与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实质影响如何?
调查机关认为,采取反倾销措施可能会对进口商、经销商、消费者等产生一定影响,但反倾销措施并非禁止进口,被调查产品仍可以以公平、正常的价格水平对中国出口,保障中国市场上产品的多样性以及消费者利益。
7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答记者问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本案中决定接受价格承诺再次展现了中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的诚意。希望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加强对话沟通,共同化解经贸分歧,为巩固和扩大中欧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据知情人士了解,欧盟白兰地产业方面对仅有34家公司进入“适用价格承诺公司名单”并不满意,希望所有配合调查的企业都能够予以免除反倾销税,双方或将继续进行谈判。
一位不愿具名的葡萄酒行业人士分析称,2024年对欧盟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期间,不少酒商提前备了大批货物,以应对可能落地的反倾销税政策。“这次征收反倾销税可以说是尘埃落定、高举轻放。目前国内酒类市场的主要问题是高端酒的两大消费场景萎缩,经销商不敢进太多货。”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称,此次对欧盟进口相关白兰地企业征收反倾销税虽有明确税率,但进入“适用价格承诺公司名单”的企业在不违反承诺的情况下有豁免权,且马爹利股份有限公司、法国轩尼诗公司、埃·雷米马丹公司三大巨头均在名单中,2024年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期间征收的保证金也会退回,因此对欧盟白兰地产业及我国白兰地市场整体影响有限。此外,欧盟品牌在我国高端白兰地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但国产白兰地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优势,张裕20多元的白兰地产品在广东卖得很好,双方很难在对方的优势市场进行渗透。
据商务部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A股上市企业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裕”)和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龙股份”)是国内两大白兰地生产企业,调查期内白兰地产量合计占同期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为85%-97%。
就欧盟品牌而言,马爹利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进口酒类国际集团保乐力加)、法国轩尼诗公司、埃·雷米马丹公司均是法国白兰地的代表性企业,旗下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等品牌在我国具有较高知名度。以保乐力加为例,中国市场约占其全球净销售额的10%左右,干邑白兰地占其中国销售额的50%以上。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