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时隔五个月,协鑫集成(002506.SZ)5月13日再度收获涨停板,股价收于2.43元/股。
根据Wind统计,协鑫集成上一次涨停是在2024年12月5日。此前的2024年10月至12月,协鑫集成也曾多次涨停,当时光伏板块整体走强,同时协鑫集成一笔48.42亿元的定增在当年11月获得证监会通过,推动股价上涨。
协鑫集成近年涨停情况。 来源/Wind
时隔数月股价大涨背后,老牌光伏企业协鑫集成正在“重回牌桌”。
作为光伏“大佬”朱共山搭建的协鑫系帝国中主营光伏系统集成业务的子公司,协鑫集成业务覆盖电池片、组件、系统集成等环节,2014年借壳破产重整的超日太阳上市。
而在公众视野里,昔日位列组件环节出货前列的协鑫集成曾多年跌出榜单。根据第三方机构InfoLink统计,自2019年起,协鑫集成连续四年无缘全球组件出货榜单前十,直至2023年重新进入榜单前十,2024年排名进一步上升至第8名。
错过组件出货榜单的四年,是协鑫集成转型半导体“试错”的四年。公司将2019年定位为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元年,称将在夯实光伏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布局半导体第二主业的发展。为配合这一转型,协鑫集成公布了50亿元的定增计划,拟将募集资金中的25.5亿元用于投资大尺寸再生晶圆半导体项目。这一定增计划经过修改调整后最终总募资金额降为32.82亿元,25.5亿元的半导体项目保持不变。证监会在2019年7月通过了协鑫集成的定增方案,但公司未能在六个月的有效期内完成发行,后经过调整更新,在2021年1月完成了定增发行,半导体项目的投入金额缩减至7.32亿元。
在外部,光伏行业正掀起组件从156、158小尺寸向182、210大尺寸的迭代。协鑫集成的产能结构与产量逐渐被这一时期积极扩张的企业拉开差距。组件业务作为协鑫集成此前的营收支柱,对公司的营收贡献在2020年和2021年骤降至三成左右,公司也在这两年陷入亏损。业绩压力下,协鑫集成进行战略调整,在2022年初将半导体项目募集资金变更用于合肥15GW光伏组件项目以及乐山TOPCon光伏电池项目。
随着先进产能补位,协鑫集成在2022年年报中宣称“通过3至5年的产能结构升级,公司组件出货量目标重回全球一线水平”,组件营收占比在当年重新回到六成以上。2023年年报中,协鑫集成时隔两年公布了组件出货量,并凭借中标央企、国企的大额订单重回榜单前十。据InfoLink统计,协鑫集成2023年出货量较2022年年增率接近500%。
虽然重回组件业务正轨,但在产业链降价影响下,协鑫集成2024年的业绩依然出现下滑,实现营收162.40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归母净利润6829.40万元,同比下降56.70%。
在头部组件企业中,协鑫集成是少有的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厂商,选择重点跟进央国企大型项目招投标,去年国内营收占比超过八成。海外营收虽然占比较低,但去年营收规模实现同比近200%的增长,同时海外市场毛利率较国内高出3.46个百分点。
在2024年年报中,协鑫集成也透露了其出海的野心,表示将通过与海外优势企业合作的方式,选择本土消纳能力强的区域布局电池片/组件产能,规避国内产品出口带来的贸易壁垒。
协鑫集成另一“后手”是其在BC技术方面的储备。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协鑫集成称公司基于BC技术路径开发的GPC电池项目产品目前已迭代至GPC2.0,平均测试效率已达27.6%,平均良率可达95%以上,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适时推动GPC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