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哺乳期,女性会经历显著的颜值滑坡,“变美”成了很多产后妈妈的迫切诉求,更有不少妈妈寄希望于医美治疗。然而,孕产期女性经历激素风暴、代谢重构、免疫调整等复杂生理变化,即使未哺乳,产后3-6个月仍处于生理恢复期,部分生理变化甚至产后1年仍未完全恢复,此时贸然医美,可能引发“美容变毁容”的风险。


孕期爆痘怎么办?皮肤疣增多需要处理吗?产后脱发怎么办?激光美容还能继续吗?5月11日是母亲节,在这个致敬母爱的节日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和医疗美容科主治医师魏蜀一给妈妈们解答。


Q:孕期爆痘能用医美手段控制吗?


A:孕期痤疮与激素波动、皮脂分泌增多有关。一般的痤疮可通过温和洁面、保湿护理改善,待到哺乳期后再治疗。若孕期迫切要求治疗,建议使用安全外用药,如壬二酸乳膏(抗菌抗炎)、低浓度过氧化苯甲酰(杀菌控油)等。绝对禁忌的产品包括维A酸类(维A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等,致畸)、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胎儿牙齿染色)、异维A酸(强致畸)。此外,光子嫩肤可抑制痤疮杆菌、调节皮脂分泌、抗炎等,治疗痤疮效果好,但缺乏孕期哺乳期安全数据,建议断奶后启动。


Q:产后多久可以医美注射面部年轻化?


A:面部年轻化常用的填充剂(玻尿酸、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羟基磷灰石钙等)目前均无妊娠期/哺乳期安全数据,部分填充剂含交联剂或麻醉剂,可能对宝宝有不良影响,且注射美容存在感染、结节形成、炎症后色沉、血管栓塞等风险,建议哺乳期结束或者产后1年再考虑。


Q:孕期出现黄褐斑怎么办?


A:70%孕期黄褐斑产后1年内可自行消退,因此建议不予治疗,且应注意减少对面部皮肤的刺激。若持续存在,首选方案为口服氨甲环酸(需医生评估)。此外,激光、强脉冲光(光子嫩肤)可能加重黄褐斑色沉,若尝试光电一定寻找经验丰富的医生。


Q:孕期皮肤疣明显增多,需要处理吗?


A:孕期体内激素变化、皮肤摩擦增多、生理性免疫抑制等因素,会导致疣等皮肤肿物数量增加、体积增大或颜色加深,这是生理现象。多数良性肿物可观察至哺乳期后再处理。如果怀疑黑色素瘤需立即活检并紧急处理,生殖器疣应在孕中期处理,普通脂肪瘤、色素痣等建议产后处理。


Q:孕期误打肉毒素或做激光,会影响胎儿吗?


A:正规医美治疗应用的肉毒素并不会大量进入血管,肉毒素的分子量较大(150kDa)无法穿透胎盘屏障,且医美剂量远小于危险阈值600U,规范使用未发现致畸案例。激光美容大多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治疗能量穿透浅,理论上仅限于皮肤层,目前未发现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意外治疗后需加强产检,无须恐慌流产。但肉毒素和激光美容均缺乏孕期/哺乳期明确的安全性数据,有潜在风险,已知怀孕或哺乳期的情况下应主动避免治疗。


Q:剖宫产疤痕怎样能小一点?


A:孕妇伤口愈合较慢,怀孕引起的生理变化会致伤口愈合异常(瘢痕增生风险增加),因此建议分期管理。缝合期可以进行美容缝合;愈合期建议拆线时间比常规延长5-7天,且分次拆线;愈合后1周开始持续抗瘢痕治疗至少半年。


Q:产后身材走形,抽脂塑形能改善吗?


A:宝妈身材改变是孕产哺乳留下的母爱印记,属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产后1-2年应采取调整饮食和适量运动减重塑形,医美改善应在哺乳期过后、体重稳定、身体各方面恢复良好后再考虑。腹部皮肤松弛严重和乳房下垂严重的宝妈,需分别进行腹壁整形术和乳房上提术。对于不愿行侵入性手术者,可尝试射频技术、冷冻溶脂等。


Q:妊娠纹如何预防和改善?


A:预防方面,应在孕期控制体重,加强皮肤保湿。若已出现妊娠纹,妈妈们产后1年可尝试黄金微针、CO2点阵激光、点阵皮秒激光、化学换肤等,不过上述手段效果有限且有风险。


Q:产后脱发严重怎么办?


A:产后脱发主要为雌激素骤降导致的休止期脱发,一般6-12个月可自愈。若持续1年以上,哺乳期过后可通过米诺地尔搽剂头皮外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头皮注射等方式治疗,严重者产后1年可考虑毛发移植。


Q:孕期毛发增多能脱毛吗?


A:妊娠期多毛症多为生理现象,产后一般会自行缓解。如果想要保持孕期的美观,建议通过剃毛的方式。永久性脱毛(激光/电解)需哺乳期后进行,激光前已提及,电解可能传导电流至羊水。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卢茜

封面图/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