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点燃的产业热潮尚未褪去,世界机器人大会及全球首个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将举行,势必再次将机器人推向更高处。
2025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将于5月13日在京举办,汇聚政府主管部门、业内顶尖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专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产业链企业家及投资人等各界人士,共论人形机器人未来前景。“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今天正式开启报名。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之后为何还要举办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当前人形机器人还有哪些技术难题待解?机器人商业化和融资情况如何?供应链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产业如何协同发展?具身智能前景如何?数据难题如何解决?
届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智源具身多模态大模型中心负责人仉尚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春枝,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TO王鹤、乐聚机器人合伙人孙冬,以及加速进化、智平方、灵心巧手、中信建投、英诺天使基金、面壁等业内顶尖专家、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企业、投资机构共同探讨。
5月7日,北京宣布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时,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举办。
作为北京高精尖发展主阵地和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占全市的50%,是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也是全球首次机器人现场长时竞技活动。为此,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下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学术支持下,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
2025年开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赛道持续火热,具身智能等新词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一场关乎未来十年的科技竞速已从政府层面定调。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押注,更是中国在未来产业中的“卡位”,将助力中国竞技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2025年技术高地、2035年全球集聚”双阶段目标,推动区域化协同发展。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已形成差异化分工。在政策与资本协同下,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攻关-产业协同-资本赋能”的闭环生态逐步成型。 2023年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通过“联盟+基金”双轨模式加速生态构建。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2.7%。市场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华龙证券研报称,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的黄金周期,上游高壁垒零部件厂商和垂直整合能力强的整机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