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池和商用车行业这么卷,希望我们能留下来,毕竟(董事长和总裁)我们都姓‘刘’”,5月9日晚,亿纬锂能联合创始人、总裁刘建华在媒体晚宴上开了一个谐音玩笑。
当天,一向低调的亿纬锂能在广东惠州举办首届商用车电池科技日暨开源电池新品发布会,发布8款开源电池产品,计划明年逐步量产。刘建华说,自己想到一口气发了这么多电池产品还有些担心,“下次岂不是要发更多产品,不然被市场以为研发能力变慢了怎么办”。
这些玩笑背后,是商用车电动化赛道参与企业增多,进入高速增长,竞争愈发激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在活动现场表示,商用车电动化的市场很宽阔,目前还面临行驶里程较长导致对技术要求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对资金要求高等挑战。
亿纬锂能联合创始人、总裁刘建华。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摄
第三代开源电池明年量产
“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亿纬锂能动力营销中心总经理黄红良在现场发言时提到,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已攀升至20%,正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其中,新能源轻卡渗透率接近20%,电动化进程显著提速;新能源重卡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电动化转型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电动工程机械市场有望成为继乘用车、商用车之后的第三增长极。
亿纬锂能副总裁、电池系统研究院院长江吉兵发布了8款开源电池产品,从物流车的微面、轻卡到重卡、干线再到客车和工程机械的全场景工况需求都有所覆盖。这些均属于第三代开源电池产品,今年完成研发,明年逐步量产。
“装载机350度电,年收益增加20万元”“重卡435度电,按一年行驶17万公里计算,每年可提高收益5万元”“LF420-563kWh电池,按照6年生命周期计算,每辆车多赚9万元”。每介绍一款电池产品时,江吉兵还专门提到它如何帮助企业赚钱和省钱。
商用车产业需合力做大
电池安全是近期热门话题。在现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拿起一枚涂了防护涂层的鸡蛋从1.5米的高度扔下,鸡蛋没有损坏。亿纬锂能电池系统研究院负责人陈智伟说,这种防护涂层可以涂在电池包底板,防止磕碰。
涂了防护涂层的鸡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摄
“我们的标准高于新国标,在进行比国标高出一倍的300J磕碰测试后,电池包仍能完好并照常运行顺利”,陈智伟介绍。
董扬提到,商用车和锂电池赛道,我国在世界格局里发展领先,但在弯道超车后,中国企业要考虑如何合力把全产业做大,“我们不能做短命短视的企业,忽起忽降,要有自己的节奏和战略”。
“格局或许会出现重大改变。此前大国企的技术壁垒很高,但电动车时代,技术壁垒大大降低,民营企业大有可为”,他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段文平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