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24年的行业调整结束,主要的啤酒上市企业青岛啤酒、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已经交出了2024年度成绩单。从各个酒企的财报中,新京报记者发现,2024年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呈现业绩增长状态,高端化依旧是各个企业的主要话题。
从渠道来看,啤酒企业正在不断创新市场运营模式,加快新商业、新零售业务拓展,例如与美团、饿了么、1919等平台的合作,让啤酒企业的非即饮渠道增量明显。从销售来看,第一季度,作为啤酒行业的传统销售淡季,已经发布一季报的啤酒企业实现了逆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业内人士指出,啤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后,2024年受天气影响,即饮渠道承压。但行业全面进入高端化新阶段,啤酒行业价格战趋缓,发力新零售渠道也符合目前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长期来看,啤酒行业依然有着不少新增长点。
行业保持高端化
根据上述啤酒企业财报显示,2024年超过300亿元营收的啤酒企业有三家,分别是华润啤酒营收为386.35亿元,青岛啤酒营收为321.38亿元,百威亚太营收超400亿元。燕京啤酒与重庆啤酒营收超100亿元,其中,重庆啤酒营业总收入146.45亿元,营业利润31.85亿元,净利润12.45亿元。
在6家主要的啤酒上市企业中,燕京啤酒与珠江啤酒保持了增长态势。根据财报显示,珠江啤酒公司2024年业绩实现了增长,其中营收57.31亿元,同比增长6.56%,归母净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29.95%。燕京啤酒实现营业总收入146.67亿元,同比增长3.20%,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63.74%。成为公司自成立以来最好的业绩,双创历史新高。净利润水平更一举超过2022年与2023年净利润总和。
在各个酒企的财报中,高端化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行业趋势,跳出传统涨价思维,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华润啤酒财报显示,受益于啤酒和白酒业务高端化战略的持续发展,2024年的毛利率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至42.6%。华润啤酒高端啤酒产品持续发力,2024年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较去年同期实现超过9%的增长。其中,“喜力”在高基数的情况下仍取得近两成增长,“老雪”“红爵”在2024年销量基本实现翻倍增长,高端产品“醴”销量同比增长35%。同时,次高档及以上啤酒及核心产品的整体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中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占比首次于全年超过50%。
重庆啤酒也表示,公司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扬帆27”战略指引下,持续推动“大城市”计划,聚焦新的增长机会。公司持续推进多元化品牌组合和高端化战略,尽管整体销量下滑0.75%,全年高端啤酒销量占比依然实现提升。
事实上,啤酒行业的高端化早已进行,但如今高端化打法与此前并不相同。重庆啤酒总裁李志刚表示,啤酒行业高端化有两种方式:提价、更好的产品。“重庆啤酒的高端化产品依旧在保持增长,主要的增长来源是非现饮渠道的增长,以产品1664来看,2024年这款产品的拉罐产品获得了超过40%的增长速度。”
华润啤酒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华润啤酒于2017年启动“3+3+3”高端化发展战略,紧抓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在2023年至2025年推动公司“决胜高端”,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率的持续提升,同时把握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数智化转型等新机遇。侯孝海认为,2025年在消费场景恢复的情况下,啤酒的销量也会触底回升。
高端化背后也不再是价格战的竞争。李志刚称,“我不觉得未来高端化会单纯从提价去做,而是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品类拓宽,更多的不同价格带的组合,给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应用场景、产品。”侯孝海也表示,价格战在新的商业世界里是最差的策略,价格战解决不了当前现状,也不是消费品的必然选项,对未来的伤害性更大。
发力即时零售业务
啤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有时“看天吃饭”的啤酒行业,随着消费者需求变化,除了即饮渠道(餐饮等),非即饮渠道(电商等)也在持续增长,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产品与服务相融合,成为啤酒行业的新风向。
根据青岛啤酒财报显示 ,报告期内,青岛啤酒线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1%,连续12年保持增长;公司加快推进新鲜直送业务布局,青岛精品原浆和水晶纯生啤酒产品在24座城市实现新鲜直送,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场景化需求。在国际市场,青岛啤酒持续推进海外市场产品分销覆盖和品牌传播,目前青岛啤酒已行销全球超120个国家和地区。
即时零售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已经从应急购买逐渐向“万物到家”转型。青岛啤酒电商总监史永刚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即时零售不仅推动线下和各业务单位业绩增长、促进企业增效,也通过近距离配送优化了顾客的消费体验,今后将成为品牌创新营销的新焦点。
事实上,即时零售平台的酒水业务增速正在加快。据美团闪购数据显示,2023年酒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头部平台如美团、京东到家、抖音等,均将酒水列为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珠江啤酒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公司在渠道创新发力增优势。精耕传统渠道建设,深耕新零售渠道,强化传统电商、直播电商、即时达平台和全国零食连锁等新零售业务创新,拓展特通渠道。
2025年,依旧有头部企业在加码即时零售。今年4月初,雪花啤酒与歪马送酒达成2025年的T2T战略合作。双方成立联合项目组,开发即时零售专属精酿,并引入高端线产品,冷链锁鲜直达。酒水专营点以闪电仓模式30分钟急速配送,瞄准电竞、露营、夜市等场景的定制化产品服务。华润啤酒总裁赵春武表示,歪马送酒的即时履约能力与用户洞察经验,将为雪花拓展年轻消费群体提供有力支持。
李志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时零售为啤酒行业带来机遇,尤其是当消费者减少外出用餐,这样的消费场景给即时零售带来机会。当消费者需求被放大,重庆啤酒也在考虑如何做好这方面渠道的合作。“我觉得在即时零售方面,还需要做更多更深入的合作。比如我们旗下的品牌1664与美团做鲜花平台的合作。另外,我们旗下的乌苏品牌跟肯德基合作,也会落实到美团的平台。”在李志刚看来,即时零售是一个重要的增量渠道,但需要企业自己判定,在强势市场,如何平衡即时零售与传统零售的一种关系。
一季度业绩亮眼
尽管2024年受到天气影响较大,但上市的啤酒企业在2025年没有延续这一影响,交出了一季度的亮眼成绩单。
东吴证券发布研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啤酒板块营收200.43亿元,同比增长3.68%,归母净利润25.19亿元,同比增长10.62%,2025年一季度呈现恢复性增长。一方面经营节奏支撑量价表现回暖,销量表现稳健,第二、三季度进入低基数阶段,销量节奏有望边际向好,同时中高档品类升级的大逻辑仍将持续兑现,经营层面量价边际提速可期;另一方面,当前餐饮修复节奏仍相对缓慢,期待政策加力支持餐饮渠道更快修复,对啤酒量价形成正向支撑。
具体到啤酒企业来看,重庆啤酒第一季度报告显示,2025年1月—3月,公司实现啤酒销量88.35万千升,同比增长1.93%;实现营业收入43.55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4.74%。对于业绩的增长,李志刚表示,第一季度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量的提升,另一个方面是成本的优化。新品也刚刚推出不久,所以这些新品希望未来能带来更大的价值。
青岛啤酒第一季度报告显示,1月—3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46亿元,同比提升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亿元,同比提升7.08%;累计实现产品销量226.1万千升,其中主品牌青岛啤酒实现产品销量137.5万千升,同比增长4.1%;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101.1万千升,同比增长5.3%。
延续了2024年增势,燕京啤酒在第一季度依旧保持业绩双增长。根据燕京啤酒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燕京啤酒实现啤酒销量99.5万千升(含托管企业),大单品燕京U8继续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实现营业收入38.27亿元,同比增长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61.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49.11%。继续保持高效能、高质量发展态势,2025年迎来首季“开门红”。
并非所有啤酒企业都保持增长,百威亚太业绩持续不振。公司销量为19.74亿公升,同比下降6.1%;收入14.61亿美元,同比下降7.5%;毛利为7.45亿美元,同比下降11.94%;归母净利润2.34亿美元,同比下降18.47%。
侯孝海对行业发展保持积极心态。在业绩发布会上,侯孝海表示,未来五年,我相信规模化、基本盘的稳定会是T5共同关注的。而高端化、规模化之外,个性化、口味的多元化、场景化和健康化会在未来3到5年展现不同姿态。“2025年华润啤酒向着多元化、精酿化方向发展 ,增加与即时零售的合作升级,开始部署推出新的战略合作,包括加工、定制化业务,这些对华润啤酒增强在市场上的规模和产品升级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如果天气‘不捣乱’的话,我相信2025年会比2024年更好。”
东吴证券表示,当前中国啤酒龙头的自由现金流有望维持高质高位水平,分红率、股息率稳步提升值得期待。2018年以来的本轮啤酒产业升级,龙头净利率得到了实质性大幅提升,这是自由现金流大幅改善的最核心原因;同时聚焦中高端啤酒品类而投建的智能化大厂建设支出已从阶段性高位逐步回落,后续资本开支有望回落到稳态水平,这是自由现金流持续稳健的逻辑支撑。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