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根本动力、有效路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致辞表示。


4月10日-12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4)暨第六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展会期间,贝壳财经记者走访多家参展企业的展台发现,无论是云洲智能可以搭载多台监测设备的无人船、赛宝绿创能源的移动充电车,还是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研发的车载轨道声纹检测仪,都体现出科技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成环保企业关键新赛道。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大会致辞中表示,生态环保产业应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目标,不断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和范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精准识别污染问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用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积极探索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和技术支撑。


生态环保产业需融合节能、减排、降碳


“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动力由政策和投资驱动,逐渐转为市场和技术驱动。”对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王志斌表示,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根本动力、有效路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产业需求端由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转向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产业发展的重点由单一环境要素末端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产业领域拓展到源头防控、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以及与碳中和相关的领域。


环保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较长。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看来,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与绿色低碳发展内在要求仍存在差距,服务环保产业自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服务“双碳”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储备不足,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融合发展不充分。


郭承站说,中国环保产业从最初的解决“三废”治理,到如今的一体化系统化治理、全面发展,成为保障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郭承站也表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减量、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等,都将为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他认为,当前,环保产业企业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持续创新,实施产业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成为中国经济绿色崛起的“加速器”。


发展新质生产力,环保企业迎来新机会


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企业共有3万余家、从业人员约340万。近10年来,全社会环保投资年均增长10%,带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2.22万亿元。


今年恰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成立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间,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披肝沥胆、逐步壮大的历程。


走过40年的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前沿与核心关键技术。在新技术新装备成果发布会的“成就展”中,四十年来生态环保产业的硕果累累清晰可见——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等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立体化。


环保科技成果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表现突出,近十年来,取得三项一等奖和五十多项二等奖的亮眼成绩。2019年至2023年间评选出的获奖项目173项,年度产值高达300亿元,涉及专利1500件以上。


“环保产业未来出路应该是一个‘大’字,我们要做‘大环保科技、大环保产业’。将来环保产业要走出去,要走向深处,探索没有人做的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表示,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发展要立足生态、走入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之所以要立足生态,严格来讲,现在的环保产业是面向污染治理的,不是面向生态的。面向生态、走进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就不仅是环境本身,也会涉及AI、材料、信息、生物等领域,包括其他通用机械等新发展方向。” 曲久辉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