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 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15个省份展开碳达峰试点工作

3. 生态环境部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

4. 2023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召开

5. 鄂尔多斯在全国首个提出碳资产系统建设方案

6. 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全面落成

7. 毕马威中国发布《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

8. 雅诗兰黛集团首次在进博会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

9. 中美气候变化会谈达成积极成果

10.欧盟首个甲烷限排法规进入最后立法阶段

 

>>>专题碳讨

国家级试点来了,15个省份碳达峰试点工作怎么做?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 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1月7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会议强调,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零碳解读:十八大上提出美丽中国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此次《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的出台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体系、落实机制,更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15个省份展开碳达峰试点工作


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要在全国15个省份展开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工作,并明确了试点地区2025年、2030年的主要试点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地点地区需是地级及以上城市,试点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园区。


零碳解读:2021年,国务院在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此后,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碳达峰实施方案,但尚未在城市和园区层面展开具体实践。此次方案是对国务院方案的落实和细化,将推动地方加快形成成熟的碳达峰实践经验。


3.生态环境部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


11月7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目标,并实施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进能源、农业、垃圾和污水处理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加强全球甲烷治理与合作等八项重点任务。


零碳解读: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增温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温室气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控制对象。此次方案面向煤炭、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甲烷的主要来源领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排放控制举措,并强调要加强全球甲烷治理与合作,彰显出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气候变化行动的决心。

 

B、地方实践

 

4.2023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召开


11月8日,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在上海召开。会议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成效,进一步加强交流研讨、增进社会共识,推动碳市场领域国际合作,增强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国际影响力。


零碳解读: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行两年多来,成交量和成交价稳步提升,价格发现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在推动企业降低减排成本和我国“双碳”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全国碳市场扩容和欧盟碳关税背景下,举办大会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全国碳市场作用,助力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升碳市场国际影响力。

 

5.鄂尔多斯在全国首个提出碳资产系统建设方案


近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碳资产系统建设方案的通知。这是首个地方政府针对碳资产系统建设方案发布文件。文件提出,到2025年林草、新能源、工业和交通减排以及CCUS(碳封存铺集利用)等项目减排量应开尽开,开发碳资产规模超过5000万吨。


零碳解读: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背景下,地区碳排放权控制和减排量开发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地方建立统一的碳资产系统也势在必行。鄂尔多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碳资产开发潜力。此次鄂尔多斯提出将建设碳资产项目储备库,有序开发CCER(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VCS(国际核证减排)、碳票、绿证等碳资产。

 

C、企业行动

 

6.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全面落成


11月6日,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全面落成。该园区以“绿色零碳、智能制造”为核心定位,集生产制造、研发实验、数字化展示于一体,占地11.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8亿元,是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首座从0到1建成的生态级(最高级)“零碳工厂”。


零碳解读:作为制造业领域减排降碳的重要方向,零碳工厂在推动产品生产全过程节能减碳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想作为一家大型科技企业,推动自身产品生产过程和供应链全链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塑造产品新竞争力,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

 

7.毕马威中国发布《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


11月6日,毕马威中国在第六届进博会现场发布《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成果,汇集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碳资产管理等领域15家市场领先机构在碳金融方面的实践积累和专业见解,旨在构建一套碳金融创新方法论,同时分享市场前沿的创新方案和领先洞察,为行业设立新的基准。


零碳解读:发展碳金融对活跃全国碳市场、提高碳市场定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碳市场生态较为单一,缺少金融机构等多类型企业的参与。白皮书预测,预计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中国碳金融相关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十万亿级别。

 

8.雅诗兰黛集团首次在进博会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


近日,以“零碳零塑办博,绿色智慧出行”为目标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雅诗兰黛集团首次以进博会为平台,对可持续发展领域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展示。雅诗兰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贯彻到绿色配方、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零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推动化妆品绿色低碳消费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零碳解读:消费领域碳排放占据了碳排放总量的较大部分,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方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环节。据悉,此次进博会期间各领域绿色产品集中涌现,奔驰、丰田等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展示了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雅诗兰黛展示了艾梵达“紫森林”丰盈强韧系列产品,95%PET瓶身使用100%消费后回收塑料。这显示出绿色产品正在成为品牌企业塑造自身绿色形象,研发新产品的重要方向。

 

D、国际看点

 

9. 中美气候变化会谈达成积极成果


2023年11月8日,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零碳解读:今年7月,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访华以来,中美两国在气候领域会谈与合作日益加强,中美之间的气候谈判对推动全球气候谈判和气候治理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首次对《巴黎协定》以来全球气候进展进行盘点的COP28即将召开的背景下,中美气候变化会谈达成积极成果就显得更加意义非凡。

 

10.欧盟首个甲烷限排法规进入最后立法阶段


近日,欧盟首个甲烷限排法规进入最后立法阶段。其中,关于设定甲烷排放强度进口标准的事宜终于提上日程,此举旨在最大程度降低进口能源的甲烷足迹。欧盟委员会提议从2030年起,对进口能源和燃料的甲烷排放强度实施测量、监管和限制。


零碳解读: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控制其排放已逐步得到各国的积极响应。我国也于近日出台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全球甲烷治理与合作。此次,欧盟甲烷限排法规将迫使主要油气供应国、化石燃料生产商进一步减少甲烷排放和泄漏,对欧盟传统化石能源进口产生重要影响。


专题碳讨


国家级试点来了,15个省份碳达峰试点工作怎么做

 

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提出要在全国15个省份展开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工作,共计35个名额。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首批试点推进情况,组织开展后续试点建设。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便提出,要加大中央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给予支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图/IC

首批35个试点,如何代表全国形成可推广经验?


由于我国各地区能源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也不尽相同。因此,试点地区需要来自我国不同经济规模、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和不同能源结构地区的典型代表,探索出不同发展阶段和资源条件下的碳达峰经验做法,对全国其他地区形成有针对性的参考价值。


试点地区省情各不相同,覆盖各类情况下的碳达峰可能路径。《方案》选择的试点地区既包括传统能源大省和经济规模大省,又包括传统产业和重工业大省,地区分布较广、经济和产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能源禀赋差异较大,基本覆盖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能很好反映出全国各地碳达峰进程中的问题挑战,形成可参考经验。

图表来源:国家发改委

试点地区覆盖我国70%以上的碳排放,展开碳达峰试点意义重大。此次《方案》选择试点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陕西、新疆。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数据,2021年15个省份的碳排放总量达到85.6亿吨,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2.5%。


试点地区既有我国碳排放量大省和碳排放强度重点地区,又包括广东、浙江这种碳排放量较大但碳排放强度较低的省份,有利于探索形成综合碳达峰实践经验。根据以下图表数据,试点地区中,2021年,山东碳排放量最大,达947.16MtCO2;内蒙古碳排放强度最大,达3.98吨CO2/万元;其中,广东碳排放强度最低,达到0.5吨CO2/万元。

而且试点省份基本具备排放量高、人口多、资源充裕或高耗能行业密集等特征,是中国碳达峰进程中的关键减排省份。在以上省份率先展开碳达峰试点工作对推动全国碳达峰进程以及形成可参考经验意义重大。

图表来源:贝壳财经

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展开试点,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城市是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承载体,而园区又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生产单元。数据显示,全球城市碳排放占比高达75%,在碳减排进程中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截至2022年底,我国省级以上园区数量达2500个左右,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方案特别提出,试点城市建设主体原则上为地级及以上城市,试点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园区。同时,也谋划提出在能源、产业、节能、建筑、交通等碳达峰重点领域试点建设任务,这有利于形成较为系统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例如,试点地区需要实施重点工程,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形成对试点工作的有力支撑。同时,试点地区应完善政策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创新碳排放核算、评价、管理机制。这些措施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为试点地区探索出成熟可推广的碳达峰路径提供了保障。


此外,方案还针对城市和园区不同试点类型,提出不同的碳达峰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明确推进碳达峰行动的路线图、施工图,以及重点任务举措等,视情提出重点领域、 重点行业碳达峰试点目标。如试点城市应在绿色建筑、建筑垃圾利用等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列出明确的碳达峰目标,并在建设城市森林等碳汇能力方面有可量化的发展指标。而试点园区则需要在固废和水利用方面具备清晰的循环发展目标。

图/IC

“双碳”三周年,碳达峰工作将走向稳步发力阶段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同时,多地也出现了运动式减碳的情况,出现了减排过激行动。如某些地区,在没有协调好能源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强行推进零碳行动计划,导致多地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运动式减碳超出了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将对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电力充足稳定供应产生较大冲击。因此制定全局的、长远的减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尤为关键。


2021年,我国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顶层设计之后,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先立后破成为减排的主基调。在此基础上,地方也加快制定本地碳达峰实施方案,描绘出地方碳达峰路线图。


今年以来,广东、河南多地已率先展开省级碳达峰试点工作。1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碳达峰试点通知,确定了30个碳达峰试点;8月,广东出台《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并随后遴选了广东省第一批48个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其中,河南没有涉及地级以上城市的试点,有部分试点为省级园区。广东试点包括深圳市韶关市两个地级城市,以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源市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三个省级以上园区。


此次《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明确,试点地区应于2023年11月15日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这意味着15个省份申报试点的时间窗口很窄,试点省份很可能在前期展开的省内碳达峰试点的工作基础上申报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后续,随着地方试点升级为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各地碳达峰工作将逐渐稳步发力。

图/IC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陶野    校对 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