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照关山,千里共明媚。遥忆故园人,娟娟坐相待。”每到秋天,颐和园的景致总是令人神往,黄叶纷飞,秋韵浓郁……大松再来到此地时,却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故园人”。


换种“更自由”的方式讲古建


2019年,30岁的大松思前想后,经历几个难眠的夜晚,最终辞掉已经持续6年的颐和园讲解员工作,转而以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讲解古建筑知识。在他看来,原先的工作虽属于事业单位的外包性质,但前途一眼望到头,再加上热爱自由,他开始筹划创建自媒体账号。


这并不是一个“拍脑门儿”决定。老粉丝都知道,大松在做“大松讲古建”这个账号前,还用另外一个账号进行了“试水”。“拍摄清东陵香妃地宫的视频给了我希望”,大松看着视频播放量和粉丝量噌噌上涨,心想“原来自己还可以做这个”。


新的“大松讲古建”账号也上传了一个定陵地宫的视频。视频里,大松徒步走下地宫楼梯,停在左配殿前,带领观众感受地宫有多深,还用文字标明全程无快进,脚步声也是原声录制,这是大松点赞量最多的作品。目前这个账号拥有11万粉丝,是古建筑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


“由浅入深”是大松两次将账号“从零到一”做起来的“秘籍”,“不要一上来就讲很多的专业名词”。因为大松也是在已有历史基础上自学的古建筑,他深知古建筑门槛高。大松希望自己能够做观众的领路人,帮助他们迈上第一层台阶。


与母亲的两年“对赌”


离开相对稳定的工作,大松也“后悔过”。在他的古建筑讲解创业刚起步时,就撞上了新冠疫情。古建筑讲解大部分时间需要实地探访,但疫情限制了出行,各大景点也关起大门,大松只能利用原先积累的素材做二次剪辑。


2019年至2022年,大松发现在景点里讲解古建筑的视频流量一般,并没有给自己创造稳定、可观的收入。北京的房租和运营账号的前期投入给大松造成不小的负担,这主要包括购买无人机、运动相机、云台等直播和拍摄设备,以及往返景点的路费等,“这些东西确实开销不小,我甚至到现在都请不起一个助理。”


母亲见面时委婉建议他先找个“正经工作”,但大松觉得自己做古建筑科普短视频很有意义,“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他笑着说。大松恳请母亲给自己两年期限,“如果这条路实在走不下去,我再找个班上。”


幸运的是,疫情期间,大松老账号的故宫平面图视频火了,粉丝数量从10万一下涨到40万、50万,甚至60多万。今年夏天大松连续两次去山西做直播,针对南禅寺、佛光寺两个唐朝建筑的直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让他的新账号也出现了转机。


粉丝支持是大松坚持的动力。“因为你,我们才能从完全不懂古建筑的小白,变成能够辨认出古建筑的斗拱结构的入门生”,这些评论让大松产生了成就感。2022年春天时,一位湖南长沙的粉丝突然来到大松直播间,从此“住在”这里,给了他很多支持和鼓励。这位粉丝陪伴大松度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后来他们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大松在线下遇见过太多心不在焉的游客,他们不为讲解而来。曾经有一次,他沉浸在耐心的讲解中,游客却突然问:“这垃圾桶是什么(材质)做的?”这种不在相同频道的交流很让他难受。短视频和直播却给了他慰藉。大松相信,在抖音上能坚持看完自己直播的人,一定是对古建筑很感兴趣的。“因为我讲的东西很小众,不感兴趣的人进来5秒内,肯定就划出去了。”


探索古建筑讲解变现新方式


目前,大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直播打赏和带货。大松说,他带的货多是与古建筑有关的专业书,这些书自己都把关过,“我不能为了赚钱就瞎推荐,看过之后觉得好的,才推荐给大家。”大松还提到,“有些书的内容确实不行,会砸招牌”,所以不会轻易答应出版社的推广邀约。


大松说,期待抖音官方可以给做小众内容的账号多一些流量支持,或举办一些类似“重走梁林(梁思成、林徽因)路”的活动。他也期待着,自己能像抖音上的古建筑科普博主“斗拱王爷爷”或“杨爸图说”一样,要么线下做研学,要么搞线上课程。“夏天去山西,古建筑景点每天的研学团可多了,我也想找机会做做。”


在大松看来,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同样具有科普价值。“青少年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北京的古建筑博物馆,还有放眼望去尽是古建筑的故宫,这些都是好题材,可别浪费了。”大松说。


文/刘畅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