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


7月17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在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表示,过去十余年间,碳市场从地方试点市场走向全国市场,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作为ESG的重要部分。但就目前ESG整体信息披露以及评价体系的基础而言,专业化投资仍有较长的发展道路。


“建立一套更为真正有效的ESG投资体系,其实取决于体系性的基础工作,特别是ESG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完整性、可比性。”李瑾表示,ESG投资与ESG信息披露是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


建立真正有效的ESG投资取决于体系性的基础工作


李瑾表示,过去十余年间,碳市场从地方试点市场走向全国市场,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未来碳市场覆盖行业也会逐步扩大至其他一些重点排放行业。我国碳市场已初步形成了碳排放的价格信号,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碳金融服务,包括围绕交易类产品、融资类、支持类工具开展创新。国际性碳市场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也逐步清晰,未来有望搭建起国际双边或是多边的碳市场。


重要排放行业之外,碳市场以自愿减排、碳普惠等形式会吸引更多行业、企业以及商业机构、金融机构乃至个人的广泛、深度的参与。碳市场所形成的碳价对于投资项目财务结构的重塑,以及企业碳排放核算、信息披露都会促成逐步的完善。随着围绕碳排放整体数据体系、相关评价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金融机构也会更加重视气候风险、财务风险、转型风险等评价指标。


近两年ESG体系不断加强,影响也持续深化。就ESG投资趋势,李瑾表示,国际与国内监管对ESG投资信息披露要求正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例如在企业披露标准层面从自愿走向半强制乃至强制,同时不断提高对于数据完善的要求。


此外围绕ESG多元化的产品也极为丰富,涵盖债券、基金、理财,主题、行业等细分层面的ESG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据李瑾介绍,2005年至2018年,ESG基金发行数量出现较强波动,且上升趋势缓慢,基金规模也未出现明显上升。而2019年-2021 年,ESG基金发行数量与规模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末,境内公募ESG基金产品共323只,总规模超4300亿元,其中狭义ESG基金产品共145只,规模共计近1800亿。国内ESG公募基金以主动和股票投资型基金为主,且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或环保主题基金,共计138只,占比约37%,规模2248亿元,占比近60%。基于中证ESG评价体系,中证指数公司现已发布133条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逐步形成以ESG指数、绿色主题指数、气候转型指数为组成部分的绿色与ESG指数体系,目前跟踪基金产品82只,资产规模合计约1180亿元。


ESG主题投资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ESG整体资产规模持续上升,围绕ESG也建立起一个覆盖信披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管等角色的完整生态圈,金融机构对于所投资的项目产生的碳排放也应分担部分责任,因而需要制定长期的碳减排、碳中和路线图,以更好地在投融资层面实践减碳。


李瑾表示,鉴于近年ESG投资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我国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上海环交所希望借助平台多年以来在碳排放相关领域的专业优势与积累,为ESG领域投融资提供更好的资产配置。2021年10月,环交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了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该指数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出发,选取了从能源生产端到能源消费端所涉及的高碳减排产业,及清洁能源、储能等深度低碳产业相关的100只股票作为成分股,并以减排潜力动态调整产业权重,使该指数更加贴合碳中和总目标。该指数在兼顾业绩表现的同时,起到了碳减排示范作用。经测算,在2016-2022年间,样本股碳强度相较行业平均水平年均下降32.29%。2022年11月,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入选第十一批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


此外,截至2022年底,8只挂钩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的ETF产品合计规模约占2022年ESG新发产品规模的59.94%,成为2022年度碳中和主题代表性产品,其中,由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碳中和100ETF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2022年度服务国家战略ETF奖项,成为唯一获奖的绿色低碳主题ETF产品。截至2023年7月10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形成场内+场外+链接的相关基金产品共计20只,合计规模92.05亿元;在产品数量和产品规模方面,均领先同类指数基金。


李瑾表示,ESG主题投资其实在国内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双碳国家战略下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够满足投资者需要的产品,市场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希望未来可以联合各界专业机构共同开发更多的碳中和主题投资产品。


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以下简称“SEEE碳中和指数”)基金产品迈出国际化重要一步,由易方达基金发行的碳中和100ETF(证券代码:562990.SH)和南方基金发行的碳中和ETF南方(证券代码:159639.SZ)成功纳入内地与香港ETF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ETF互联互通机制”),并于2023年7月17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香港和海外投资者配置内地碳中和资产的重要工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