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再度迎来变化。近期,一款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提出,“当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暂停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这打破了传统公募资管产品的固定管理费模式,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这款名为“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以下简称“价值精选”)的产品说明书,该产品权益类资产占比在80%以上,是高风险等级(PR5)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另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这款产品拟任客户经理已在产品正式成立之前自购了该产品份额,深度绑定收益情况。


对此,招银理财回应贝壳财经记者称,此举是对首发认购客户的负责态度。该产品投资经理的投资风格比较稳健,因此这样设计亦是公司对投资经理的信心。


这些做法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运作中均属首次。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真净值”时代已经到来,该产品将产品的收益率与投资经理收入挂钩,对于银行理财提升投研能力有所帮助。未来或有其他产品跟进,但短期来看,这一做法或不会被大规模采用。投资者亦需了解产品收费规则、风险等级,切勿盲目投资。


破净暂停收取投资管理费?不等于完全不收费


招银理财这款产品说明书中“固定投资管理费”一栏显示,如本产品当日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 管理人将从下一自然日起暂停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直至本产品累计净值高于1.00元(含)后,管理人恢复收取理财计划固定投资管 理费,固定投资管理费率1.50%/年。


“将破净暂停收费写在产品说明书中,无论是在银行理财产品中,还是在公募基金产品中都不多见。”一位银行财富管理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这样的做法仅在一些私募基金产品中出现过。


近年来,破净后银行理财、基金产品仍然收取管理费被市场诟病。去年,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回撤,部分理财公司为了稳定客户信心,曾宣布暂时不收取管理费。但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回升,部分产品已恢复收费。如该产品将破净暂停收取投资管理费写入产品说明书,尚属首次。


“ 破净暂停收取投资管理费不意味着该产品完全不收费。”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尽管在产品说明书中理财公司给出的固定投资管理费率是以年计算,但实际上收取时则是以日计算,若产品当日的净值大于1元时,理财公司就会自动收取,并将分摊到净值里。也就是说,该产品若仅在到期前最后一个月净值低于1元,则仅有这一个月不收取管理费。


事实上,除了投资管理费,银行理财产品可能还会收取其他费用。上述理财经理表示,银行理财产品还可能收取托管费、销售费、申购赎回费等,因此在购买之前,投资者应该全面了解相关产品的收费标准。


招银理财推出的这款产品说明书还显示,客户在投资该产品时,还需支付0.08%/年的托管费。客户认购金额小于100万元,需支付1.20%的认购费;认购金额大于等于100万元,需支付1000元的认购费。而在开放日投资者可以多次申购本理财计划,申购费按每笔申购申请单独计算;若份额持有期限不满180天,还将面临产品赎回费。


中国理财网·理财20+论坛专家董希淼亦提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关注银行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否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符,同时还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配置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进行投资。


据了解,招银理财推出的这款产品风险等级为最高级PR5,因此客户在投资时需到银行网点在线下签署“约定书”才可购买。


躺赚不再!投资经理收入与产品表现深度捆绑 会否成未来趋势?


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理财公司将破净暂停收取投资管理费写入合同中,对投资经理的考核和市场表现直接挂钩,这一方面反映了理财公司对自己投资水平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把管理人的收入跟投资者的利益做了深度捆绑。探索理财转型后的新“打法”,可让理财公司在百万亿资管市场上和各类同业进行充分竞争。


另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该产品拟任投资经理自购了该产品份额,进一步捆绑了投资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


“这是借鉴了基金产品的做法,可以增加投资者信心。”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近年来银行理财已经进入了“真净值时代”,相关监管规则、产品制定规则等均在向公募基金靠拢。他预计,要求产品投资经理自持份额,未来可能会被部分混合类、权益类产品效仿。


根据《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显示,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此举可以说是理财公司的自我加压。”董希淼认为,理财公司和管理人想获取更高的管理费需要通过净值的增长来实现,这可以促使理财机构提升投研能力,强化产品的投资管理能力。


不过,周毅钦认为,基于海量的资管规模,招银理财已在机构管理费收入上积累了较厚的安全垫,这为其在理财行业传统的弱项权益类产品上进行突破性创新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但我国银行理财仍处于发展初期, 理财公司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因此短期内或会有类似探索,但不会大规模推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