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疫情发生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在此之前,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定为“提振消费信心”。3月1日,全国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到,组织好“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出台新的工作举措。

  

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型消费、平台消费逐步成为消费日常,但也引发了新的消费纠纷。另外,我国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如何保障老年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消费权益?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

  

在今年3·15来临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老年人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应该规避高息揽储、高回报率的金融产品,应该倾向稳健理财。对于新消费形态,张德志认为,数字藏品等数字虚拟产品消费维权情况增多;互联网广告需要有“一键关停”的选项;进行预付式消费时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共享充电宝平台明确输出功率,每小时充电量等概念。

  

重视老年人金融维权,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新京报贝壳财经:数字经济背景下,老年人消费陷阱呈现哪些特点?

 

张德志:从宏观角度来看,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老年人在金融领域的消费维权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消费者上网的比例提高,不法分子也利用互联网,对欺诈方法进行改进,变相提高了欺诈效率。虽然平台、APP等对一些违法商品或服务有拦截功能,并对转账风险进行提示,但也难以对抗不法分子采取的多种手段和途径。

 

这几年国家严打通过ATM转账诈骗的行为,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转账即时到达,让老年人遭遇诈骗造成损失的概率提高了。主要因为老年人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比如对账号密码保护不够,容易被诱导操作。建议老年人设立两个账户,把基本账户和平时用于消费的账户适当分开,降低损失程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老年智能手表、免费婚纱摄影等产品频出,有什么消费建议?

  

张德志:智能穿戴产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老年人在得到免费产品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个人信息登记。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老年人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有些智能产品开始免费,一两年后要收费,需要判断产品体验情况,如果合理收费获得相应服务,也可接受。如果产品服务及价格不及预期,可以停止使用。如果不续费,进行打电话骚扰,甚至威胁消费者,将涉及强迫交易,性质严重者构成刑事犯罪。

  

老年人免费婚纱摄影亦然,不要担心面子问题,应以自愿消费为原则,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不用纠结。

  

建议老年人规避高息揽储、高回报率的金融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老年人遭遇金融诈骗、电信诈骗时有发生,有何新特点,该如何防范?

 

张德志:老年人理财希望“钱能生钱”,这也是一种养老焦虑。金融诈骗瞄上老年人,主要是老年人有存款,购买一些自己并不了解且不适合自己的基金、保险等。老年人应规避高息揽储、高回报率的金融产品,倾向稳健理财,相对有保障。目前,市面上还存在短视频教授理财、防骗方法等模式,然后添加微信入群等,可能有一堆“托”围猎老年人,对此也要提高防范意识。

 

现在金融诈骗和电信诈骗会找到老年人的一些弱点,对心理防线进行突破,达到实际诈骗结果。比如因为一些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向老年人的银行账户转账,然后要求老年人按照操作流程返还相应钱款,部分老年人可能出于不占别人便宜的本心进行操作,进而上当受骗,甚至可能因此而背上贷款。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看待“以房养老”和以此为幌子的骗局?

  

张德志:所谓“以房养老”骗局,是用老年人的房子去抵押,然后又做其他消费,最后老年人可能认为房子还是属于自己的,但实际上房产已经用于抵押贷款,而贷款自己又无法控制。“以房养老”骗局涉及多方面,还可能会与非法集资等相结合,造成老年人房财两空,最后只能诉诸法律,但权益追索的难度也非常大。

  

“以房养老”模式首先要看双方产权是否转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以房养老”的房产价值随着市场行情在波动,如何签署协议更加有利于老年消费者,帮助老年人取得安全稳定合理的回报也非常重要。现在如果没有特别确定的成熟商业模式和公认的有信誉的经营主体的话,能接受“以房养老”的消费者比例非常低。

  

新京报贝壳财经:老年人遭遇“以房养老”骗局如何维权?

  

张德志:“以房养老”带有金融性质,涉及问题很多。首先一定要慎重选择,如用房屋未来产权提升自己现在的生活品质,要找好主体,签好协议,留存好凭证。一旦出现问题,如产权已经过户,还会面临善意第三人的问题。即使是责任方,也有不同比例责任分担及偿还能力不足等问题。受害人最后能够保住房产又不受损失的概率比较低。这种纠纷处理起来也非常难,不仅是民事案件,往往还涉及刑事犯罪。

  

◇维权趋势:互联网广告要有“一键关停”选项

  

新京报贝壳财经:数字经济时代,2022年我国消费维权领域呈现哪些趋势或特点?

 

张德志:当前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问题仍需引起社会各方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违反处理的必要性原则、违反个人信息处理质量原则、违反“告知-同意”规则、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损害赔偿范围有待确定等方面。同时,随着非同质化通证(NFT)数字藏品等数字虚拟产品出现,消费者关注度提高,维权方面也体现比较多。此外,在元宇宙的社会监督方面,如何加强游戏和广告所涉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是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数字电视开机广告话题不时引发讨论,应如何解决?

   

张德志:我们认为,电视开屏广告属于互联网广告的一部分,根据广告法有关规定,互联网广告需要有“一键关停”的选项。在电视销售环节,应该明示开屏广告;选择关停开屏广告后,电视系统需要有效反馈,及时关闭广告。

  

新京报贝壳财经:电视视频会员收费花样频出,如何看待“套娃式”会员收费?

  

张德志:总体来讲涉及两方面,首先经营者应该遵守合同义务,原来承诺的服务不能降低,或者轻易变更。此外,如果面临变更或升级服务,需要明示,并与消费者重新协商。从经营者角度来看,让消费者对服务满意是平台的追求。一旦合同协议变化后,应该最先判断合理性、合法性问题。经营者不能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或者信息偏差,给服务变换叫法,或将技术点拆分成为新服务,这些都违反了合同规定,属于在自身应尽义务中设置了不当条件。对于收费问题,现在有关部门也要求,自动续费前5天要明确告知消费者。

 

◇提醒建议:预付式消费时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

  

新京报贝壳财经:健身房、理发店“一夜消失”时有发生,面对预付式消费侵害行为如何保障个人权益?

 

张德志:关注消费者预付式消费维权是我们今年工作重点,消费者要防范预付式消费跑路,应全面考察企业信誉和经营状况,重点关注其他消费者的点评,对卷款跑路问题频出的行业企业应当提高警惕。进行预付式消费时,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尽量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功能、退卡条件和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尽早消费账户余额。无限期的预付卡容易形成金融风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看待共享充电宝“定价高”现象?

 

张德志:共享充电宝消费维权根源在于充电服务效率问题,有些共享充电宝不明示收费标准,消费者也不清楚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充电量,产品充电速度慢,拉长充电时间。所以大家普遍反映共享充电宝收费高。共享充电宝平台需要明码标价,包括明确输出功率,每小时充电量等概念。充电效率与服务收费要成正比,让消费者了解单价计量,体现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此外,对于异地还取、网点设置等服务体验也需要优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增加,如何看待更换电池比车辆售价本身贵等问题?

 

张德志: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时,应当留意相关车辆品牌的宣传信息、销售要求,是否存在夸大宣传、诱导销售、蓄意搭售或捆绑销售等情况。选择整车或电池包“以租代售”等方式购车,最好与相关交易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选择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大品牌,出现风险概率较低,权益得到保证的可能性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曲筱艺 李铮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