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2022年会,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一主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发表了演讲。

 

刘尚希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面,一个是深化。全面应当跟五大建设相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个方面,都需要改革来推动。

 

他认为,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要围绕现代化来考虑,现代化既有物的现代化,也有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核心,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物的现代化,就是物质技术的现代化,是基础,是保证,也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是最先落到人身上的。当前的改革要落到怎么样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尤其是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上。

 

“从这点看,当前我们的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刘尚希表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户籍农民太多。尽管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4%,但户籍城镇化率只有46%。还有53%多的人口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依然是农民。在大多数人是农民的情况下,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收入是有限的,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当前扩大内需的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变。

 

刘尚希指出,既然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那就不能把它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就要围绕人去做文章。农民的现代化不能局限在农村里,必须要城市化,也就是市民化。

 

刘尚希表示,二元结构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二元结构制约着人口的流动,制约了国民能力的普遍提升,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实际上制约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所以从这点来讲,农民的现代化应当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瞄准的基本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围绕农民的现代化,具体一点就是围绕农民的市民化,围绕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圈,在其中做文章。

 

他认为,只有等到城市农业的农民已经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变成了市民后,才意味着乡村社会过渡到了城市社会,城市文明才成为主导,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有一个彻底的改变。固限在农村的集体经济里去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雨晨

编辑 徐超 白华兵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