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方式长时间深刻影响着全球汽车行业。

丰田汽车原副社长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写道:准时化和自动化是经济生产两大支柱。准时化强调“把所需要的物品在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数量拿到手”。在大野看来,零部件库存就是浪费。

精益生产的精髓是倡导按订单生产,零部件加速流转,从而减少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的理想模式。汽车行业的新霸主特斯拉,则照搬了丰田的生产理念,例如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最大化减少货物存储时间,可以做到运输零部件的集装箱卡车进入工厂停靠后,立即卸货直接送上生产线。于是特斯拉的生产效率,可以达到传统车企的几倍。

零部件库存会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许多车企零部件平均库存周期一般在两三天,低库存的秘诀就在于供应链体系的紧密配合。近两年来,在疫情持续下,全球汽车业产量、销量持续下降。在汽车行业,目前已出现“逆向牛鞭效应”。原本位于生产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特别是芯片企业的生产波动,目前已经向整车生产企业这个终端传导并放大。对于车企来说,芯片一直仅仅是上游供应链环节中的一环,以往基本没有发生过严重短缺的现象,所以从汽车企业到各级供应商,此前都遵循精益生产的要求,以销定产,并不会积攒大量库存。精益生产的鼻祖丰田汽车在打磨出精益生产模式时,也并没有想到这套理念会被众多生产企业奉为圭臬。目前不仅是汽车企业,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会研究学习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确实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在疫情下,上游零部件断供造成下游车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仅为节约成本而造成生产停顿的损失,是车企绝对无法承受的,于是车企不得不开始大规模囤积紧缺的零部件特别是芯片。

于是乎,追求低成本、零库存的“精益生产”,已经有逆转成确保生产的“库存为王”之势。

回看2021年全球车市,在传统豪华品牌中,宝马集团交付252万辆,同比增长8.4%,位居BBA之首;丰田汽车2021年销售1049万辆,同比增长10.1%,销量全球第一;自主品牌中的比亚迪则同比增长73.5%,增幅第一。纵观这三家销售情况良好的车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受缺芯影响较小。其中宝马得益于对供应链管理的高度灵敏,当行业出现芯片短缺苗头时,宝马果断绕过一级供应商,直接囤了半年所需芯片。丰田汽车其实自2011年泰国洪水和日本大地震之后,就已调整了以往的低库存策略。丰田提出了业务连续性计划,梳理出供应风险最大的零部件,针对性准备库存或寻找替代品。以芯片为例,丰田要求供应商储备两到六个月的芯片。此外,丰田旗下零部件企业日本电装,本身就是汽车芯片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所以精益生产的发明人丰田汽车,也在这场库存大战中能笑到了最后。而比亚迪原本就是电池生产商,还一直为多家手机公司提供生产代工服务,具有芯片生产能力。所以比亚迪能比一般车企更快体察到缺芯风潮,从而更早囤积芯片。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共销售28.6万辆,同比增长422.97%。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份,比亚迪单月销量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136.5%,傲视群雄。

现在的汽车行业有一个趋势,针对具体产品、关键零部件。汽车企业会设置“二供”甚至“三供”,全面替代性资源布局成为行业的时髦做法。在当前特殊环境下,自主可控确实体现出巨大优势。那么比亚迪的逆袭是否意味着供应链掌控能力成为制胜法宝,精益生产方式已不再适用?目前的形势突变,确实导致汽车企业和供应商增加库存,但这也许并不意味着精益生产方式就此终结。库存仍然是车企绕不过去的成本,过多库存势必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压力,而全球化分工可能也会遇到挑战。

以我看来,汽车企业不会退到大而全包揽所有零部件生产的地步。一个封闭的自供体系,会导致车企最终丧失市场竞争力。只要形势好转,汽车行业会凭借过往积累的经验再次复原。

危机往往也孕育着转机与商机,每次危机,或许都蕴含着新时代的肇始。技术进步与行业转型一直是激励汽车行业加速向前的原动力。纵观137年的汽车行业发展史,历史上也曾危机不断。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克服种种困难,实现高速增长,就充分展示了汽车行业的韧性,行业应该对此抱有充分信心。

新京报汽车评论员 陈小兵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