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速冻饺子到自热小火锅,再到简单加热就可以食用且几乎媲美大厨水准的方便菜,进入家庭餐桌的预制菜种类越来越丰富。伴随着“单身”“懒人”“宅经济”“后疫情”等关键词频繁出现,预制菜从“企业自救”走向市场需求,包括眉州东坡、西贝的“贾国龙功夫菜”、湘鄂情等传统餐饮企业纷纷入局预制菜赛道,并在消费端发力。有机构预测,预制菜将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餐饮企业发力预制菜,虽然具有菜品研发以及品牌号召力,但是还要统筹考虑许多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监管、供应链配送,以及消费者对于消费场景、消费习惯的逐渐改变与适应。


多家餐企方便菜线上热销


不久前,“湘鄂情八大碗系列”预制菜在湘鄂情生鲜京东自营旗舰店上线。新京报记者在京东平台上看到,“湘鄂情八大碗系列”预制菜首批上线了10道菜,均为目前线下在售的经典传统菜品,如糯米牛肉、瓦罐红烧肉、珍珠丸子、番茄炖牛腩、农家小炒肉等。湘鄂情创始人孟凯说,“湘鄂情八大碗系列”的10道预制菜是新湘鄂情行政总厨从数百道菜品中优选出来的,未来还会根据不同的城市持续更迭、升级和调整。


12月1日,新京报记者再次查看京东湘鄂情自营旗舰店,很多菜品的评价超过了5万条,黄豆焖猪手、瓦罐红烧肉、糯米牛肉等菜品则为无货状态。孟凯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情况,菜品肯定会增大产量。未来还将计划和所有的线上平台合作,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喜好,卖不同的菜品,菜品数量有可能达上百道。


目前,不止一家传统餐企的预制菜在线上平台热销。2020年年初,川菜连锁品牌眉州东坡上线一系列速食商品,目前京东旗舰店已经有超过80万人关注。川味香肠、东坡扣肉等半成品方便菜均积累了数万条评论。在金鼎轩的线上平台,除了奶黄流沙包、豆沙包、糖花卷等主食和点心热销,北菇蒸滑鸡、土豆炖牛腩、黑椒肥牛等方便菜品也收到不少好评。


投身半成品菜肴方面,“动静”最大的应属西贝。2020年底,西贝推出的“贾国龙到家功夫菜”体验店营业,贾国龙曾表示,这家店的重点是“到家”和“体验”,“让客人了解到可以先体验、再购买了‘到家’吃。”截至目前,贾国龙功夫菜京东自营旗舰店已经有306万人关注,牛大骨、猪肚鸡、羊蝎子等菜品销售量已达数万,好评率均在95%以上。


从“企业自救”走向“市场需求”


2020年突发的疫情导致很多餐馆堂食停摆,餐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半成品菜成为餐企自救的方式。实际上,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意把时间花在烹饪准备上,半成品菜能简化环节,方便菜直接加热即可,让消费者用最短时间做出高水准的菜品,享受做饭的乐趣。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预制菜C端用户中超过八成年龄在22岁-40岁,近六成是女性用户。调研用户中超八成每周都会消费预制菜产品,顾客购买预制菜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青年是预制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其实老年人也是预制菜的一大目标受众。湘鄂情创始人孟凯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对于老人来说,制作例如红烧肉这样的菜品,除了需要买菜、备料,“痛点”还在于量大、吃不完。“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些生产工艺比较复杂,自己做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的菜品。”湘鄂情的预制菜品分量在270克至320克之间,孟凯说这个设计的初衷就是“有两个预制菜,自己再炒个素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一餐”。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餐饮零售化、传统餐企入局预制菜,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在发生变化,对预制菜、零售化餐饮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抢了堂食和外卖的“一杯羹”?


对于预制菜、堂食和外卖三种就餐场景的关系,餐饮从业者与业内专家的看法不尽相同。


金鼎轩研发总监隗伟认为,传统餐饮企业生产预制菜,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味道的把控。“金鼎轩在北京已有30余年,南北点心一直受到顾客欢迎,所以就选择了我们的优势来发力。”与2020年疫情之下的“不得已”相比,现在预制菜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堂食、外卖之外的另一大就餐场景。“比如金鼎轩的广东早茶系列、流沙包、老北京糖花卷等,包括我们还开发了许多的植物肉预包装产品,也是为了满足更多喜爱素食、追求健康的人群的需求,充分考虑到更多消费者的就餐场景。”


孟凯则认为,在疫情之下,餐饮的实体店处于“寒冬”,自己也不会再拓展线下门店。在他看来,预制菜在食品安全、口感以及中式烹饪方面也要优于外卖点餐。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湘鄂情的预制菜肴采用了智能机器人炒菜技术和智能微波技术实现100%的熟制过程,可以做到菜品出品的标准化。“消费者自己简单加热后的预制菜,口感肯定要比送来后温吞的外卖好很多。加热方法得当,可以做到接近酒楼出品的9成以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认为,餐饮企业即便有中央厨房,要实现半成品到店加工制售,面对终端消费者也存在不少难题,譬如食品安全监管、供应链配送,以及烹饪方式不同对口味的影响等。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很重要,现阶段消费者解决吃饭的需求,更多地还是会选择堂食或外卖。


工业化、零售化尚弱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中对预制菜赛道分析指出,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总体看目前还主要是一个To B的生意。报告也指出,C端的预制食品在2020年开始迎来消费加速期。而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未来6到7年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传统餐饮企业想要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还有着不少难题与挑战。很多传统餐饮企业的负责人都认为,“做菜”是餐饮企业的根本,菜品开发并不是难事。但建设生产线,必须要适用于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符合生产许可资质的产品,这对于普通餐饮从业者来说比较有难度。


例如,湘鄂情预制菜的生产商是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速冻食品为主的成熟企业。金鼎轩选择了包括月盛斋、六必居等知名厂家进行合作。孟凯更是坦言,现在的经营理念已经转变,“如果是自己建厂,要投资建渠道,没有必要,而且肯定是亏钱。”

文志宏认为,虽然传统的餐饮企业在预制菜赛道的优势在于菜品的研发和制作,尤其是规模大、具有知名度的传统餐饮推出预制菜,自身品牌就是比较好的背书。但“工业化”是传统餐饮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预制菜品的生产更多是一种工业化运作方式。而餐饮企业更多是在服务端,工业化方面不一定具备优势。”


同时,挑战还会出现在销售模式方面。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湘鄂情的预制菜只在京东上销售,金鼎轩的预制菜除了在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销售,线下门店也开进了七鲜、华联的高端超市等场所,目前还在接洽更多的线下销售渠道。文志宏认为,预制菜的销售模式与传统餐饮的销售模式不一样。


传统餐饮的销售模式更多是依赖于门店,但预制菜的零售化更多是偏向于快销品的销售模式,并不是所有传统餐饮企业都可以迅速建立起这方面的能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认为,在零售领域,餐饮企业专业度相对弱一点,在半成品菜销售的包装、配送、温控、供应链等方面都有较大挑战。餐饮企业在食品研发上有一定优势,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业在销售、展示和渠道方面更好,双方合作会达到“1+1>2”的效果。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