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陈维城)疫情培育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令社区团购再次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社区团购平台依旧出现低价倾销、夸大宣传、假货等现象,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1月1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对社区团购的行业、团长、用户等方面进行了报道,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就社区团购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进行解答。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


新京报:互联网时代催生大数据杀熟,用户也担心会在社区团购中遇到,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德志:数据杀熟首先是一个数据的收集管理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 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对应的第56条还有相应的处罚。当然现在还有《网络信息安全法》,然后马上要出台《个人信息安全法》,覆盖的范围都比较广。


关于消费者个人信息使用方面,《电子商务法》第18条就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些原则上理解成是避免大数据杀熟的法律依据。


大数据杀熟,用户受到损害的,往往现在都是媒体上报道的一种用户主观感觉。目前大型互联网公司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还没有坐实的案例,可能是一些小的数据技术上的bug。现在所说的大数据杀熟都是消费者拿两个手机同时操作,过程中影响的因素比较多。真正大数据杀熟的是,之前一些旅游景区的饭店,对本地人和游客提供“阴阳菜单”的现象。


作为一个大公司,如果要确定对一个市场模式和目标人群采取不同的政策时,要进行市场调查摸底,数据搜集、分析,再到董事会决定,再进行细化落实,完成这个过程也相当耗费精力。公司本身行为不正当,就没法管理员工,这公司也是自毁前途。


现在担心的不是大公司掌握的大数据杀熟,是小公司或者大公司的某些人出现了数据泄露,然后不法分子利用掌握的信息,在个人领域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杀,这才是现在真正损失最多的方面。公司内部人员贩卖信息,这是违法行为。这方面值得重视。


新京报:目前消费者对于社区团购的消费投诉多吗?有哪些特点?


张德志:从目前具体个案投诉来看,短时间内没有产生更多的消费者个人投诉。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现在社区团购正在大规模促销,个体消费者来讲,短期入团购物可能有优惠,当了团长还有收益。第二,这些生鲜制品客单值相对比较低,若出现问题,基本上在企业和团长的环节就给消费者相应处理,比如补发退货。不像平时电商购买的高附加值的商品,消费者投诉的需求性、迫切性那么强。


目前,社区团购售后处理还比较快,但并不代表以后不出现更新的问题,比如由于社区团购整体配发的中心化,如果向下分送食品出现有批量性的问题,可能就构成群体性的身体健康受损或者财产受损,这种类型的投诉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赵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