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015年是资本寒冬,可对有的创业者而言是资本过剩,“拒都拒不掉”,最后碍于情面,只好多拿了三亿元,“权当资源储备,放在账户里,对同行起震慑作用。”
1月15日下午,钢铁电商平台找钢网公布E轮11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成果。该轮融资由北京京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泰证券联合领投,领投金额为8.9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B2B领域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
1月14日,创始人兼CEO王东接受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采访,复盘创业三年走过的沟沟坎坎。
创业者要有大局观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有三个大事,第一是中国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第二件事是金融改革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第三个就是一带一路,如何发挥国家在世界的领导力,发挥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这三件大事其实都与产业互联网紧密相连。
现在中国钢铁制造业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上游产能过剩,下游的仓储、物流和低层的金融服务也是过剩,导致了很多危机。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其他领域也都面临产业过剩的问题:比如,物流包括码头是过剩的,笔记本、手机肯定产能过剩,家电产业也是过剩的。几乎所有行业发展都经 历三个过程:供不应求—产能过剩—成熟化阶段。家电就说最明显的例子,以前供不应求,需要凭票购买,后来随着长虹、TCL的崛起,产能过剩了,开始促销。所以产能过剩也证明了,钢铁行业正在进入成熟阶段。
包括海尔等很多国际知名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产能过剩进入到成熟化阶段,这个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零售企业迅速崛起,苏宁、国美从2003年以后 就整合了主要大型城市的主流市场。零售企业的崛起会形成一个淘汰机制,让小家电进入不了主流城市。因而找钢网对供应商的审核是很严格的,我们希望钢厂生产也能这样。这个阶段也给第三方钢铁电商创造发展机会。
谈管理:请专业人干专业的事
我一直信奉社会化大分工,只有分工才能产生价值。零售企业要做好销售,做好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等,这样才是最符合社会化大分工的。我相信未来还是分工制胜,这是一个趋势。
我们在2012年创业,2013年建立事业体系,但我们仍需要行业专家、主流媒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更好地战略规划。所以我们从央视把郎永淳请进来, 他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解读的层次和视角非常高,能帮助找钢建立一个对外沟通机制;还能帮我们做政策战略分析研究,确保我们未来在大战略上不会出现差错。
除此之外还挖了京东财务副总裁、携程等公司人员,从一号店挖来几十个中高层,负责技术和运维,去年新美大合并,也出现高层动荡,我们挖来大众点评运营的一把手;此外还从政府单位挖来一些干部。
谈C轮死:人才需要提前一年布局
我是35岁开始创业的,所以我可能和20出头的人创业不一样,我会考虑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我有一个观点,创业公司的人才配置至少需要提前一年布局,很多公司的C轮死,通常是因为人才跟不上。创业公司快速膨胀,到了C轮时,管理层能力和公司发展规模脱节了,公司就崩了。
而且创业公司在招人方面的试错成本太高,所以我在找钢只做三件事。第一是招聘,找到合适的人;第二是转正,让招聘来的人能够“成活”下来,适应公司文化,通常创业公司80%招聘来的人都没有“活下来”;第三,设定目标。
现在我给找钢网的高层配制是支持一个千亿人民币公司的配置。两个联合创始人,一个负责业务,一个负责技术,他俩是这个领域最好的,我又招来顶尖级品牌、顶尖的财务,我的团队是豪华级配置。甚至很多总监级的人才也是提前一年布局,我认为明年他能发挥巨大作用,今年就聘用。
2015年一年找钢网的人员增加了1500人,计划在2016年变成2200人。目前转正后员工是972人,所有入职员工,最后一关都是我来谈的,所有人晋升都是我谈的,我要签字的,所以说找钢网一直是做得比较扎实的。
沈南鹏为投找钢,宁可得罪马化腾
从去年开始资本融资变得很难,找钢网却顺利而且超出需求地完成了融资。事实上,所有投找钢网的投资人都是只见过我一两面,最终决定投资。
A轮是险峰华兴和真格投的,徐小平用了一天时间就决定投了。
B轮是险峰华兴和经纬,邵亦波(易趣网创始人,后卖给ebay,现在是经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连见面都没有,就是远程聊的。第三轮,经纬、险峰华兴跟投,雄 牛资本和红杉进入。沈南鹏至少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就定了。第四轮IDG进来了,周全(IDG合伙人)也至少见了一次。真正优秀的投资都是这样的,很少有那种 反复看项目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不入流的投资人。就像一个导演,他看一眼,基本上就能看出来这个演员适合不适合。
这里面还有个段子,当时沈南鹏为了投找钢,还得罪了马化腾。当时是2013年冬天,他们都在日本度假,泡温泉,在回更衣室途中,红杉的投资人给沈南鹏打电 话,说找钢的投资马上就要定了,赶紧给王东打电话。沈南鹏就站着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电话,马化腾搞不清楚状况,也不好意思先走,就裹着浴巾在寒风里哆哆嗦嗦 地干等着。等沈南鹏挂了电话,马化腾很好奇地问:这是谁,这么重要?!
谈公司文化:土鳖文化,明令禁止“高大上”
创业公司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自己的文化。找钢网的文化是土鳖文化,明令禁止“高大上”。
我们员工转正的时候都是要考试的,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土鳖团队。我的理解是,创业公司的员工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别的都不要考虑。
事实上,我们的团队背景一点都不土鳖,我每天接触到的人起底是“清华、北大”。土鳖文化就是要员工不断地让自己更加接地气,要了解那些耳朵上夹着一根烟的人,熟悉那些随地吐痰的人的需求。那是我们的客户,如果端着架子就会没人搭理。
● ● ●
关注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
加入创客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