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最大的魅力就是变幻无常,这也是最吸引小编的地方。本轮行情从7月22号启动,并最终突破了2300点,这让习惯了多年熊市的股民们欢欣不已,国泰君安也适时抛出了“5000点牛市论”。然而就是在市场相信牛市已经到来的时候,9月16日的一根大阴线瞬间又让股民打了个激灵,原来“熊还没有走远”。

  后面的脚本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多家券商机构加入“多空论战”。大多头国泰君安依然看准牛市,而大空头申银万国则说“糟糕的经济数据封杀了指数的上行空间”。安信证券、民生证券等则表现较为谨慎。一时间,投资者感到茫然,到底该听谁的呢?

  本轮行情的两个背后逻辑

  在市场中混了多年的小编经常听到一些资深投资者说:“把握趋势,顺势而为”。什么是趋势呢?小编认为,就是一轮行情的逻辑起点,如果当初牛市者熊市的背后逻辑没变,基本上趋势还会延续。那么我们先捋一下本轮行情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此轮行情的的逻辑起点之一就是港沪通的开启。还记得今年4月媒体对港沪通的大量报道吗?比如会吸引多少外资进入,另外观察内地金融指数和恒生指数,就会发现它们在今年3月就已经开始触底,而当时A股仍在2000点附近进行着拉锯战。

  作为权重的金融股的提前见底,也已经封锁了大盘的下跌空间,为此后的行情奠定了基础。因此,此轮行情并不是从7月22日开始的,而是从4月份就已经开始。而A股的特色就是“见光死”,随着10月份沪港通开启日益临近,获利的QFII资金自然会从重仓股中出逃。QFII的重仓股是金融股,因此可以看到,近几天跌的最凶的是银行和保险股。而港股主要来自于国际资本,更加机动灵活,早已提前于A股数天前见顶。

  至于7月底之后的行情,券商报告和媒体的渲染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泰君安的牛市论的重要依据是:“无风险利率的下降导致牛市”。这个话比较拗口,小编用大白话解释一下。我们国家的经济主要靠投资带动,随着前几年房地产行业的火爆,很多银行理财资金,信托资金进入了房地产。这些资金不但收益率高,而且基本上“刚性兑付”,因此推高了无风险利率。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期,“刚性兑付”被打破,无风险利率也开始降低,因此这些资金进入价格洼地——股市。

  因此,几家券商就开始因为这个问题打起架来。看牛市的券商说,未来无风险利率将会继续下降,因此牛市才刚刚开始。看谨慎的券商说,市场利率并没有降低,无风险利率的下行需要改革的推动,改革的成功才是牛市的基础。看熊的券商则认为,无风险利率是降低了,但是7、8月份的经济数据那么差,而且今年GDP7.5%的目标据说很难完成,牛市根本没有基本面的支撑。

  大家现在看到了吧,尽管几家券商打得不亦乐乎,但是其实没有根本大的分歧。此轮行情的另外一个逻辑就是,房地产炒不动了,所以股市牛起来了,但是能牛多久呢,券商就有了分歧。

  另外说明一点,券商之间展开多空大对决,券商的策略报告用词更是激情澎湃,后面的背景其实是为新财富排名而拼命拉票。

  经济转型期有无牛市?

  对于第二个逻辑所产生的问题,我更愿意用“经济转型有无牛市”这个问题来替代。大家都知道,我国长期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而且也心知肚明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因此需要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依靠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提升竞争力。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更加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在过去两年中走了一轮大牛市行情。因此,其实A股已经牛了两年多了,但是被主板市场的走熊所掩饰了。

  而在7月之后的行情中,走的最牛的也不是代表创新力量的创业板和中小板,而是主板市场的钢铁、航运、金融这些传统行业中的低价股。尽管估值低、股价便宜,但这些行业显然并不符合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况且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行业更是缺乏业绩想象空间。可是,已经走牛两年的创业板的市盈率普遍是六七十倍市盈率,远高于国外同行业水平。

  因此说,转型并不是一个口号,需要背后的科研能力、市场竞争环境、人才培养、资金等配套的东西作为支撑。对了,转型是否成功还需要运气和勇气。小编曾经对日本和中国台湾的转型期做过研究。在日本长达二十几年的转型期间,股市无整体牛市,指数表现为整体性低迷,只有一些大消费行业和新兴产业出现机会。背后的原因是,经济转型就意味着“涅盘重生”,而传统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逐渐降低。

  把握改革主线,就能跑赢大盘

  需要指出,中国的经济转型也不能完全和日本类比。因为中国的国土广阔,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传统行业可以通过地区转移来消耗掉过剩产能。此外,中国人勤劳聪明,只要进行彻底改革,政府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改革红利。

  看完小编以上的分析,如果您还沉浸在牛市的幻觉当中,那只能说明入戏太深。不过,也不必太过于悲观,小编刚才提到只有加快改革,中国经济才可能转型成功,A股才可以最终走牛。而其实今年以来市场一直在围绕改革进行,包括诞生很多牛股的军工改革和国企改革。因此未来只要牢牢把握改革这条主线,就可以跑赢大盘。

  未来小编比较看好的是土地改革和能源改革,可以关注概念股。另外,尽管经济转型无牛市,但是有强大“护城河”的消费类行业仍是最好的防御品种,一些高成长类的新兴行业也会出现大牛股。

  新京报记者 白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