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域性中小酒店管理企业,湖南亚米酒店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被强制摘牌。11月10日,湖南亚米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米酒店”)公告显示,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公司股票自11月10日起进入摘牌整理期。业内认为,随着国内酒店市场竞争加剧,亚米等中小连锁酒店业绩普遍承压,目前亟须转型升级。
连续亏损、年报未披露,亚米酒店进入摘牌整理期
根据公告,亚米酒店于10月24日收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关于终止湖南亚米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挂牌的决定》。根据最新安排,自11月10日起,亚米酒店股票进入为期10个交易日的摘牌整理期,证券简称变更为“摘牌亚米”,预计将于11月24日正式终止挂牌。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亚米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营有限服务型酒店的连锁经营,旗下拥有经济型品牌“友米连锁酒店”和中端品牌“星栈”。公司最早的酒店于2007年在湖南常德开业,2010年通过收购进入长沙市场,2017年拓展至深圳,2019年挂牌新三板。
然而,挂牌后公司的经营表现持续下滑,未能延续早期扩张势头。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亚米酒店实现营业收入2405万元,同比增长2.53%,净利润109.84万元,同比增长99.11%。但自2020年起,公司连续四年亏损,2020-2023年亏损额分别为347.46万元、313.08万元、954.75万元和138.47万元。2022年,亚米酒店亏损同比扩大204.95%,负债率升至121%。由于资不抵债,亚米酒店被实施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亚米酒店”变更为“ST亚米”。
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规定,挂牌公司若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均为负值,全国股转公司将终止其挂牌。亚米酒店2022年与2023年的净资产均为负值,若2024年财报净资产继续为负,即将触及退市红线。

图/亚米酒店财报截图。
然而,公司未能按时完成2024年年报审计。2025年4月,亚米酒店公告称,受经营困难及现金流紧张影响,公司无力支付审计费用,尚未与审计机构签订2024年审计业务约定书,也未启动实质性审计工作,无法在2025年4月30日前披露年度报告。随后,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施强制停牌。此后数月,公司在财务审计和年报披露方面均无实质进展。最终,2025年10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出摘牌决定,亚米酒店正式进入退市程序。
根据公司最后披露的财务数据,2024年上半年,亚米酒店实现营业收入697.77万元,降幅达45.13%;净亏损342.24万元,同比扩大248.49%。期末净资产为-1112.85万元,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行业洗牌加速,中小酒店企业亟须转型升级
中小规模经济型酒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此前,另一家国内较早的经济型酒店代表——布丁酒店,也在上市近十年后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今年7月,因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均为负值,布丁酒店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强制摘牌退市。
布丁酒店成立于2007年,比亚米酒店更早进入资本市场,于2016年正式挂牌新三板,其主营业务为连锁酒店的经营与管理。根据公司官网数据,目前布丁酒店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经济型及中高端定位酒店共800余家,规模远超亚米酒店。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布丁酒店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下滑15.07%;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1513.56万元,同比减少372.61%。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3.88亿元,负债总计4.04亿元,负债率高达104.01%,已陷入资不抵债境地。
据了解,布丁酒店和亚米酒店诞生于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红利期,如家、汉庭、7天连锁等品牌在同期迅速崛起,凭借标准化运营与连锁化扩张,占据了庞大的中低端市场份额。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酒店总量突破37万家,全年净增长近3万家。头部酒店集团加速布局,锦江酒店、华住等集团快速扩张,不断渗透下沉市场。与此同时,各集团纷纷对旗下经济型品牌进行升级改造,吸引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体验的年轻消费群体。相比之下,布丁、亚米等早期经济型品牌虽然尝试推出中端及精选品牌,但在品牌认知、管理能力、供应链整合及资本实力方面,已明显落后于行业头部。
更为严峻的是,供给的持续扩张导致国内酒店市场出现结构性“供过于求”。在部分城市和区域市场,新增客房数量远超实际需求,竞争激烈。对于定位在经济型赛道的中小连锁酒店而言,价格战愈演愈烈,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业内分析认为,布丁酒店与亚米酒店的退市与亏损并非个例,而是行业结构调整下的必然结果。旅游酒店行业资深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酒店业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行业平均水平下降趋势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少数具备品牌优势、产品差异化与数字化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