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
受国内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团队指出,10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物价总水平企稳回升。一方面,核心CPI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与部分服务类价格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另一方面,PPI环比年内首次上涨,从购进端到出厂端价格均有所回暖。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认为,当前物价指数持续回升,国内需求呈现加快修复态势。
P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10月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当月供需关系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上涨,另外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和石油相关行业价格走势分化。10月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指出,10月PPI年内首次环比上涨,同比降幅进一步收敛,主要源于反内卷带动部分行业供需改善,对相关行业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同时,有色金属价格上涨拉动国内相关行业PPI上行,以及假期消费等因素推动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止跌,也对当月PPI环比上涨起到拉动作用。
对于后续PPI数据的走势,冯琳认为,当前工业品市场“供强需弱”格局尚未出现根本改观,工业品价格走势总体依然偏弱。往后看,反内卷带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的势头料将减弱,近期外部经贸环境波动也在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带来新的下行压力。在去年11月PPI基数保持稳定的背景下,预计11月PPI同比会保持在-2.1%左右,也不排除降幅略有扩大的可能,年底同比降幅也会保持基本稳定。
王运金认为,今年年底我国PPI同比降幅转正虽有一定难度,但有望再度收窄至-1.5%左右,明年上半年有可能转正。
CPI环比涨幅扩大,同比由降转涨
10月CPI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且略高于季节性水平。服务价格由降转涨,食品价格涨幅高于季节性,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涨。
此外,10月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对于后续CPI数据的走势,冯琳认为,往后看,今年11月食品CPI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政策动向上看,反内卷对汽车价格的支撑作用有望持续,促消费政策存在加码空间,也有望带动11月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数据改善,而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将基本保持稳定。预计11月CPI同比会升至0.6%左右。
总体而言,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水平偏低格局会延续。这也为年底前稳增长政策发力、特别是央行适度降息提供了充分空间,也就是当前无需过早过度担心需求刺激政策引发高通胀问题。
王运金指出,年内国际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外需增长预期上升;同时国内宏观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需求呈加快修复态势。一系列稳就业、扩收入、促消费政策持续推进,家电、汽车、文旅等相关消费补贴持续发放,服务消费政策加快落地,我国核心CPI将持续上升,年底有望升至1.5%以上。
温彬团队认为,展望下一阶段,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表现为“食品强、能源弱、核心稳”。一是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二是能源价格承压;三是核心通胀继续回暖。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市场内在活力逐步增强,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核心稳”态势逐渐确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张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