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IC
昔日的“鸭脖之王”绝味食品,正陷入上市以来最深的经营泥潭。
自2017年上市以来,绝味食品始终保持盈利状态,虽然起伏较大,但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看,2024年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进入2025年,绝味食品仍显露出疲态。因年报“失真”被“ST”后,绝味食品发布“戴帽”后的首份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减少15%,归母净利润跌超三成。
如今,加盟商也在加速离开绝味食品。截至2025年10月初,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0606家。相比2023年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950家。
撑起八成主营业务收入,卤制食品“卖不动”
卤味市场热度渐退,绝味食品的经营压力持续加剧。
绝味食品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2.6亿元,同比下滑1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亿元,同比下滑36.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41亿元,同比下滑43.27%。
业绩两位数下滑已不陌生。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实现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34.04%。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绝味食品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受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导致主要产品销量下滑。
几年时间,绝味食品经历业绩“失速”下滑,由“增收不增利”转向“营收净利双降”。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由2022年的66.23亿元微增至2023年的72.61亿元后,于2024年回落至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相比之下,净利润从2022年的2.35亿元升至2023年的3.44亿元后,2024年降至2.27亿元,同比下跌34.04%。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2021年至2024年,绝味食品卤制食品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33.77%、27.81%、27.86%、33.96%。虽然毛利率增长了,但是2024年,绝味食品卤制食品销售的营业收入约为52.24亿元,同比下滑13.67%。
今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卤制食品销售的收入约35.2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63%,去年同期,绝味食品卤制食品销售的收入约42.2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6.05%。
业绩不如意,绝味食品的股价同样“跌麻了”。上市之初,绝味食品的股票发行价格为16.09元/股,上市首日收盘总市值约为95亿元。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绝味食品的收盘总市值曾在2021年2月9日超过635亿元。然而,截至2025年9月底,绝味食品的总市值约为81.93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情况。公告截图
门店数量缩至1万家,“造血”遇难题
一度带飞绝味食品业绩的门店扩张步伐,如今也开启收缩。
绝味食品2023年年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增,主要因为销售金额和门店数量的增长。截至2023年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950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全年净增长874家。在2024年年报中,绝味食品未披露公司的门店数量和增减情况。不过,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4969家,显现出关店迹象。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初,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0606家。
9月23日,绝味食品表示:“在当前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公司的门店模型、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都在做针对性的调整,同时持续加强与加盟商的沟通。公司正在积极探索门店新模式,在区域进行试点,尝试进行突破。公司不断加快产品的创新迭代,加快新品上新节奏,优化核心产品的品质和口味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公司的信息化力度,加快对客户需求的捕捉,推动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绝味食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滑,应收账款攀升,货币资金也在减少。
今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02亿元,同比下滑34.88%。截至今年9月底,绝味食品的应收账款约2.3亿元,去年年底约1.89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绝味食品的货币资金约6.42亿元,去年年底约7.18亿元。
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绝味食品财务指标变化释放出多重警示信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超三成,表明其主营业务“造血”能力减弱,可能因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或销售策略调整导致资金回笼变慢;应收账款增加两成,反映公司为扩大销售放宽信用政策,但增加了坏账风险与资金占用成本;货币资金减少超10%,或因偿还债务、投资扩张或运营资金需求增加,削弱了财务灵活性。三者叠加,显示公司面临盈利质量下降、资金压力上升的双重挑战,需警惕流动性风险。
投资也亏损,连续五年年报“失真”被罚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过去几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情况表现不佳,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至2024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分别约为-0.94亿元、-1.16亿元、-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7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约2829.43万元,去年同期为负数。
今年5月,绝味食品在公开回应中提到:“原来公司战略是构建美食生态,所以投资了一些轻餐饮。投资一看对项目的管控,二看对周期的把握。当前环境下消费是有不同声音的,食品行业更关注基本面。现在处于战略调整期,我们在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目前投资的很多企业本身经营及团队状态都不错,经历过了周期。未来在投资板块的方向还是围绕公司战略,进行相应梳理。”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4年6月,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
今年9月30日,绝味食品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也揭开了年报“失真”问题。
经查明,2017年至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湖南证监局决定,对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均给予警告,并处以金额不等的罚款。公司已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事先告知书》,绝味食品的股票因此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校对 穆祥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