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保利置业股价大幅上涨,截至收盘涨幅达19.51%,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0%,成交额也显著增加,引发市场关注。

 

保利置业股价上涨与保利发展日前发布的公告相关。10月9日晚间,保利发展发布公告称,保利南方将其持有的保利发展股份全部划转至保利集团,股份划转完成后,保利集团对保利发展的直接持股比例将从3.03%跃升至40.72%。

 

虽然此次公告并不涉及保利置业,但是由于集团将对保利发展形成二级直管,也引发了“保利发展股权架构调整,或为合并铺路”的传闻。或受此影响,保利置业股价也出现波动。

 

不过,10月10日晚间,保利置业紧急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已知悉股价及成交量上升,经查询后,确认没有导致股价及成交量波动的任何原因,或任何必须公布以避免公司证券出现虚假市场的资料,或需要披露的信息。公司建议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不要依赖有关集团的市场传言。

 

股权调整

 

10月9日晚间,保利发展发布股权变动公告。根据公告,保利集团与全资子公司保利南方于当日签署《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保利南方将其持有的保利发展45.1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7.69%)无偿划转至保利集团。

 

此次股份划转完成后,保利南方将不再持有保利发展股份,保利集团对保利发展的直接持股比例将从3.03%跃升至40.72%。

 

在股份划转前,保利发展、保利南方与保利集团三者间的关系为三级持股,即“保利集团—保利南方—保利发展”,但划转完成后,保利发展成为保利集团一级子公司,变成了“保利集团—保利发展”二级直接管控模式。

 

图/保利发展公告截图

 

保利发展“地位升级”后,引发了市场关于“保利发展要整合保利置业”的说法,不过从保利置业的前述公告来看,这一传言已被官方辟谣。同时,保利发展也对媒体回复称:“公司股权进行调整,主要是响应对法人层级压减相关要求,其他架构、管理安排等没有变化,保利发展一直是保利集团的主要子公司,并由集团直接管理。”

 

事实上,从2016年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中央企业开展压减工作;2022年,新一轮中央企业压减工作持续展开;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在《求是》杂志中刊发了一篇题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文章,提出国有企业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建立快速决策机制,在新兴产业领域探索实施扁平化管理、平台化运作等模式。由此也可看出,保利发展股权架构调整背后主因的确是响应“对法人层级压减相关要求”。

 

“同台竞技”

 

作为保利集团旗下专注于房地产业务的两家公司,保利发展和保利置业确实存在业务上的交叉,为了避免同业竞争,两家公司也有不同的“地盘”划分。

 

早在2012年4月,保利地产(保利发展更名前)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宋广菊曾透露,“为了避免同业竞争,保利集团做了规定,对于双方共同进入的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4个城市,两家企业要协商发展,而今后,原则上将不会再有新的交叉区域”。

 

在这个协议中,保利发展被挡在了深圳、苏州、海南等市场的门外,而保利置业则要撤出北京等市场。后来,双方共同进驻的城市又从原有的4个增加至7个,新添了北京、贵阳和佛山3个城市。

 

从拿地方向来看,总部在上海的保利置业偏重于长三角和大湾区;保利发展则布局全国,同时有意绕开了深圳等城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利发展共拓展26个新项目,总地价509亿元,总计容面积228万平方米,共涉及北京、上海、广州、佛山、杭州、西安等14座城市。但是,从两者布局来看,还是难免存在着重叠区域。

 

事实上,从过往历史来看,保利发展也曾有意合并保利置业,在2016年5月举办的股东大会上,宋广菊曾表示,保利地产与保利置业两个平台的合并要在2018年完成,但后来两家上市公司的合并始终未有实质性的进展。毕竟对于两家公司而言,一家在内地上市,一家在香港上市,若要合并,涉及跨越不同资本平台间的整合,还包括交易方式、评估对价、人事调整等,所需资金和整合难度也较大。

 

根据最新业绩公告,2025年1-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1010.4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25.13%;签约金额2017.31亿元,同比减少16.53%,仍居于行业首位。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9月,保利置业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约129.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约395亿元,位居克而瑞1-9月房企销售排行榜第15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