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组织架构调整尘埃落定。9月17日,万科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公司已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形成“集团总部+地区公司+事业部”的新格局。


此次大规模调整释放出明确信号:总部进一步收权,区域公司转变为城市公司,集团管控力度显著加强。


调整后的万科组织架构。图/万科官网。


取消事业集团,强化总部管控

此次调整后,万科组织架构变成两级,总部设立了13个中心,下属16个地区公司+8个事业部。

总部设立的13个中心并行运作,涵盖董事会办公室、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中心、财务资金中心、法律合规中心、投资发展中心、品牌营销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

16个地区公司包括:北京公司、津冀公司、山东公司、上海公司、浙江公司、苏皖公司、苏南公司、深圳公司、广佛公司、莞珠公司、福建公司、云桂公司、华中公司、西南公司、东北公司和西北公司。

8个事业部分别为:物业事业部、商业与酒店事业部、办公事业部、长租公寓事业部、海外事业部、食品事业部、物流事业部和财顾事业部。

变更前,万科组织架构是集团总部-事业集团-事业单位;调整后,集团总部直接管理地区公司和事业部,取消了原有的“事业集团”层级。

此前万科设有开发经营事业集团和物业事业集团两大板块,其中开发经营事业集团涵盖北京、华东、华中、南方、西南五个区域公司,以及东北总公司、西北总公司、广佛总公司和上海公司。

取消事业集团后,区域公司被拆分为更细分的地区公司。例如,原北京区域被拆分为北京公司、津冀公司和山东公司;华东区域划分为上海公司、浙江公司、苏皖公司和苏南公司;南方区域则拆分为五个地区公司。原有的西南区域、华中区域、东北总公司和西北总公司也直接调整为地区公司。

事实上,早在8月下旬,市场已传出万科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但当时未获官方确认。此次官网信息更新,意味着调整正式落地。

人事调整同步落地,聚焦市场一线

伴随组织架构调整的还有一系列人事任命。集团层面,原万科西南区域负责人李嵬,任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原开发经营本部首席合伙人张海,任产品管理中心负责人;原万科北京区域负责人曹江巍,任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原万科职工代表董事、开发经营本部合伙人、建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蕴,任成本招采中心负责人;原宁波万科总经理丁宁,任品牌营销中心负责人;李尧任安全信访中心负责人;原万科华东区域负责人吴镝,任万科集团首席营销官。

地区公司方面,各负责人分别为:北京公司李刚、浙江公司陈灏、广佛公司周轶群、华中公司易平安、津冀公司王一川、苏皖公司任鹏飞、莞珠公司周嵘、西南公司刘伟东、山东公司张强、苏南公司谭伟、福建公司卞文军、东北公司曾巍、上海公司耿冰、深圳公司唐激杨、云桂公司梁勇、西北公司金亚斌。

这是万科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人事变动。

今年1月27日,万科曾公告核心管理层调整:辛杰接任董事会主席,郁亮转任执行副总裁,祝九胜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朱旭调至长租公寓事业部工作。

此次变动被外界解读为深铁集团全面接管万科,因此,其组织架构与人事调整也显得顺理成章。

万科是否会加速重启“造血”功能?


此次架构变革既是万科整体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也顺应了行业调整背景下企业去区域化、强化总部管控的大趋势。


从万科自身来看,2024年以来,已经经历过多次组织架构调整。据亿翰智库梳理,2024年3月,合并南方区域公司,原有的区域公司由12个变为7个;2024年7月,区域公司再缩减,东北区域、西北区域降为总公司,只设置管理职能;同时把优势明显、货值大、重大项目多的上海公司和广佛公司调整为开发经营本部直管。


亿翰智库认为,减少了管理层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沟通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


对于万科此次调整,张宏伟指出,万科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取消区域层级,由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管控力度显著加强,与其他房企的改革逻辑一致。但他强调,组织架构调整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基于公司整体战略与市场新环境作出的部署。对万科而言,当前最关键的战略转变是从依赖“输血”维持生存,转向实现“自主造血”。


近日,万科再获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输血”。9月16日,万科公告称,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铁集团”)向公司提供不超过20.64亿元借款(以下简称“股东借款”),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的本金与利息。

此前,深铁集团已经多次借款给万科缓解流动性危机。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深铁集团分别于今年2月10日、2月21日、4月29日、5月14日、6月6日、7月7日、7月30日及8月5日公告称,向万科提供28亿元、42亿元、33亿元、15.52亿元、30亿元、62.49亿元、8.69亿元、16.81亿元的股东借款。

截至目前,深铁集团累计提供借款已达259.41亿元。

9月11日,万科曾于互动平台透露,公司在各方支持下,积极推进改革化险与融合发展。截至8月末,公司顺利完成243.9亿元公开债务偿还,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

“所以,在新组织架构落地后,万科应该尽快向‘造血’发力。如果一直依赖输血而缺乏自主造血,问题将无法根本解决。”张宏伟说,实现“造血”的关键,是在市场基本面良好的一线、强二线城市,或万科自身深耕且具有优势的二线城市,重新启动投资拿地。只有重启拿地,通过新项目开发赚取利润,才能让公司的正常经营周转起来、形成循环;也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新项目投资,才能从结构上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

他预计,在新架构下,万科大概率会有新动作,快的话未来几个月就会有动静,慢的话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会慢慢浮出水面——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万科的未来方向是什么,又会一步一步怎么解决眼下的难题。

在张宏伟看来,新的组织架构下,接下来一到两年里,城市公司一方面要面对外部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内部也会有竞争,诸如“赛马机制”。表现优秀的公司得以保留,业绩不佳者则可能被周边公司整合。未来万科架构仍可能动态调整,以形成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组织形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