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正不断吹响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


禾赛科技9月15日宣布与美国一家头部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简称“Robotaxi”)公司签订了价值超过4000万美元的激光雷达订单。均胜电子也于9月15日宣布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的汽车智能化项目定点,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9月8日,Momenta宣布与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Uber签约,双方计划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测试。


从早年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技术输出,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正在改变全球智能驾驶的竞争格局。他们不再仅仅是国际巨头身后的追随者,而是凭借技术方案、成本控制和数据规模,成为跨国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出海进程加速,头部企业频获跨国大单


我国车企早年“以合作换技术”的景象还历历在目,转眼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科技公司向国际汽车巨头“输出”已经日益频繁。


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表示,在慕尼黑开展L4级自动驾驶测试,将有机会展示Momenta以AI驱动的Robotaxi技术如何变革城市出行方式。Momenta已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


9月8日,中国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宣布与高通达成深度合作,2026年实现智驾方案全球交付,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百度在今年7月宣布,将在Uber平台投放“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汽车,服务范围覆盖除美国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市场,首批车辆将于2025年晚些时候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投放。


文远知行今年6月宣布与Uber、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签约,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纯无人商业运营。计划未来五年内在15座新增城市部署Robotaxi。小马智行在今年5月宣布在迪拜落地Robotaxi车队,2026年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也在调整全球化策略,从一个“纯粹的投资者”变成“合作者”。今年6月,哈啰出行正式宣布旗下Robotaxi业务完成超过30亿元的战略融资,核心投资方包括蚂蚁集团。除了资本支持之外,蚂蚁集团还会在身份认证技术上,解决乘客与Robotaxi的交互信任问题。


对于是否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9月16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均胜电子和Momenta。均胜电子方面表示,“我们将积极把在中国市场已相对领先的汽车智能化技术持续向海外市场拓展,充分利用既有的全球化网络优势,争取更多海外客户的新订单”。Momenta暂未回应。


“地狱模式”锻造优势算法


“现在国际巨头选择中国科技新秀,一方面是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成本,一方面是中国智驾技术确实够好。”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在算法技术方面,柏文喜分析,中国的道路环境复杂,哪怕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来了中国也要适应一段时间,在这种“地狱”难度下训练出的算法具备优秀的问题处理能力。


Momenta感知算法的核心是“数据飞轮”,搭载了这套算法的40多万辆量产车每天都在帮助Momenta回收海量的“极端案例”,用于持续训练和优化模型。这种规模和速度的数据迭代能力,是很多国外公司不具备的。


此外,相比于此前的高精地图,如今中国车企研究的“无图端到端”方案也在全球化扩展中颇具优势。


柏文喜说,高精地图和无图的核心区别在于车辆行驶时是否依赖预先采集制作的、厘米级精度的地图。高精地图高昂的采集、制作、维护和更新成本,且需要专业的采集车队和资质。因此扩展较慢,每进入一个新城市都需要漫长且昂贵的采集、制作和审批流程。

其实许多国际车企和科技公司也看到了高精地图的瓶颈,开始积极探索和转向无图或轻地图技术路线。不过,大规模量产和应用的无图方案,尤其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表现稳定的,目前仍属前沿领域。而中国公司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这一波技术转型中走在了前列。


从“烧钱”到“赚钱”,成本降低成关键


纵观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公司,2026年落地成为诸多企业的共同目标,这或许也标志着L4级自动驾驶从长期“烧钱试验”,逐步迈入“可规模化前夜”。


在这背后,成本降低是关键。7月28日,国际投行巴克莱分析师团队发布报告称,成本优势是中国Robotaxi领先全球的关键因素,过去五年来,Robotaxi的制造成本已大幅下降了80%。


一辆Robotaxi的总成本包括车辆本身、传感器套装、安全员配置等,其中,激光雷达和安全员配置成本占比较高。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眼睛。柏文喜分析称,禾赛科技的AT512激光雷达不仅测距远、精度高,而且可以规模化生产,将原本动辄数万美元的激光雷达成本大幅降低,欧美公司用同样的预算向禾赛购买性能更好的激光雷达,从而部署更大规模的车队,加速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进程。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其中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80%,激光雷达成本下降68%。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Robotaxi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早期资本市场关注的是技术可行性与政策开放进度,如今则更重视商业化时间表与现金流预期。随着多家企业宣布2025-2027年开展规模化运营,二级市场对自动驾驶相关股票开始重新定价。


与之对应的是,行业可能即将迎来一波并购与整合潮。部分在特定技术点上有专长但缺乏场景数据的公司,可能会被大型科技公司或车企收购。仿真软件、传感器公司、高精度定位服务商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将逐渐成为资本关注的对象。


而在这个变革浪潮中,柏文喜认为科技公司与出行平台结合的盈利速度可能快于传统车企。Uber等平台拥有成熟的用户入口、调度系统和动态定价能力,欠缺的正是自动驾驶系统。而科技公司如Momenta则需借助平台实现商业闭环。双方合作可高效整合技术、车辆与运营。


随着全球智能驾驶竞争白热化,一份份跨国订单最终会为中国科技企业指明商业路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