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医研共创”的婴童功效性护肤品牌宝幼(BabyPray)走向离场时刻。9月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宝幼官方旗舰店发布闭店公告称,因经营方向策略调整,公司未来将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成人产品线上,宝幼业务暂停,并将于库存清空后正式闭店。

研发与营销失衡,宝幼相关产品备案已注销

据“宝幼”微信公众号显示,该品牌是京城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城生物”)旗下专注于婴童皮肤护理的品牌,由皮肤科医师和资深配方师共同研制打造。依托医研共创模式,宝幼品牌拥有针对皮肤干痒、泛红等问题的儿童臻护系列产品以及多功能纸巾系列产品。

对于此次清仓闭店,宝幼方面称,来自库存和资金的压力令其无力继续经营,“因经营决策失误,过度专注研发而忽视营销,精力、资金都投入在产品上,没能让更多人认识我们真的很遗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截至发稿,宝幼旗舰店共有粉丝3425人,店内仅有6款商品在售,涵盖面霜、精华乳、全棉柔巾等品类,部分商品展示页面还标有“闭店在即 限量清仓”“一杯奶茶钱带走”等宣传语。“库存还有很多,清完就闭店”,该店铺客服告诉记者,品牌未来发展以实际经营情况为准。

图/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截图

此外,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显示,宝幼婴幼儿洗发沐浴露、宝幼婴幼儿舒润保湿精华霜、宝幼婴幼儿舒润保湿精华乳以及宝幼婴童舒润保湿面霜的备案信息均已于今年5月注销,产品备案人均为京城皮肤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方式都是代工。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宝幼,京城生物旗下还有成人护肤品牌“京城美研”、祛痘品牌“丽面平”和美白祛斑品牌“白鹿丹”,但销量表现难言理想。

其中,专注基础护理和抗衰的“京城美研”定价并不算低,在该品牌旗舰店中,规格为150毫升的银杏洁面泡沫售价198元,在该价格区间内,消费者选择众多,京城美研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页面显示仅售出79件。同样由京城生物经营的白鹿丹旗舰店拥有约1.05万粉丝,店铺内销量最高的是优惠前售价318元的美白祛斑霜,尽管宣称“医研共创”“直击黑色素”,但销量仅400+件。

背后上市公司业绩承压,上半年净利润下滑93%

宝幼的黯然退场,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京城生物和其背后上市公司的经营困局。

京城生物是京城皮肤医院集团(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城皮肤”)的控股子公司,依托于京城皮肤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大数据,京城生物得以研发功效性护肤品。京城皮肤则成立于2008 年,2016年4月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全国性皮肤专科医疗集团。

2023年4月,京城皮肤与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辅导协议,拟冲刺北交所IPO。同月,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鉴于战略发展需要,经综合考虑,决定暂不推进辅导备案工作。尽管京城皮肤表示仍将继续进行上市准备工作,在条件成熟时重新申请辅导备案,但截至目前,未有实质性进展。

上市计划搁置背后,京城皮肤正面临营收净利双降的挑战。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减少0.7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骤降93.01%至136.81万元,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956.97万元;毛利率也由上年同期的45.32%减少至39.64%。

图/京城皮肤半年报截图

虽然京城皮肤并未在半年报中披露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报告期内,该公司9家控股子公司中,有6家净利润出现亏损。其中,京城生物净利润为-132.88万元,亏损金额最大;主要从事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销售的祥云堂药业净利润为-127.12万元。

此外,尽管京城皮肤称其不断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成果应用,例如旗下祥云堂药业与京城生物专注于皮肤专科药物研发,但身上“重销售轻研发”的标签明显。过去一年,该公司研发费用约81.5万元,尽管同比增长112.94%,却不及销售费用的“零头”。同期,由于加大营销力度,京城生物的销售费用达1.44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约28.02%。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仅22.03万元,与上同期的34.3万元相比减少了35.76%,对此,京城皮肤解释称“主要系本期部分委外研发项目已接近尾声,委外研发投入降低。”从占比来看,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约0.0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封图 宝幼微信公众号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