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腰斩、亏损扩大,华侨城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50.82%,净利润亏损28.68亿元。这家以“文旅+地产”双轮驱动著称的央企已连续三年半陷入亏损困境。
而此时,一场高层人事地震也正在发生。9月5日,据国资委披露,吴秉琪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
此前就有市场传言称,曾执掌华润置地的吴秉琪“空降”华侨城,如今这一重磅消息正式落地。这位深耕地产行业的“老将”,被寄予希望扭转华侨城亏损困局。令人关注的是,当“地产输血文旅”的模式在行业寒冬中逐渐失灵,吴秉琪又将如何破局?
业绩持续承压,亏损扩大逾170%
图/华侨城中报截图
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侨城实现营业收入113.1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30.11亿元同比下降50.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0.56亿元,亏损幅度扩大了171.52%。
这份财报延续了华侨城近年来的下滑趋势。回看历史数据,华侨城自2022年出现亏损,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109.05亿、64.92亿、86.62亿,这三年的亏损总额已超260亿元。
对于2025年上半年亏损扩大的原因,华侨城表示,主要是项目结转收入金额和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而截至6月末,华侨城总资产为3127.0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4.3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19%。
在项目获取方面,上半年华侨城仅增加一个土地储备,为重庆沙坪坝小龙坎项目,土地面积约为18002平方米。而此前拿地几乎陷入停滞,这也反映出公司对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和现金流紧张的现实困境。
在半年报中,华侨城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上半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5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32亿元同比增长190.22%。这一指标的改善,显示出公司在强化现金流管控且采取的举措已见效。
在行业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华侨城的融资成本水平显示了央企的背景优势。截至6月末,有息负债总额1288.3亿元,其中中长期借款占比68.3%,平均融资成本为3.5%,较年初下降11个基点。
此外,华侨城实施房地产项目跟投机制一直备受市场争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侨城累计跟投认购总额2.6亿元,占跟投项目资金峰值0.3%。数据显示,已有26个项目返还了部分跟投本金,累计返还1.1亿元;3个项目分配跟投收益,分配收益576.0万元。参与主体未涉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华侨城看来,这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有助于激励项目核心人才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地产+文旅”模式面临挑战
从目前来看,华侨城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地产+文旅”核心模式正遭遇挑战。此前,公司房地产项目一直对文旅项目进行“输血”,如今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其营收带来较大影响。今年上半年,其房地产业务营收同比减少了73.51%,且占总营收比例仅为27.18%,而去年同期的占比为50.46%。
华侨城在中报中也坦言,公司面临市场风险、经济效益风险和财务风险。具体来看,在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调整过程中,面临产品需更新迭代迎合市场需求等多重压力。受市场环境影响,销售去化困难,企业不得不以价换量,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价格策略,利润率持续承压。此外,存货去化周期延长,资金回收减慢,企业面临短期债务偿付压力。
为此,华侨城提出,将加强对政策及市场研判,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迅速应变,全力推动销售回款,强化提升设计能力,积极应对化解产生的经营风险。此外,华侨城表示,为保障资金链的稳定,公司采取积极差异化营销策略加速回款,以及推进存量资产的盘活变现拓宽现金流来源。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华侨城披露中报后不久,市场传出重磅人事消息:中国建筑副总裁、曾任华润置地总裁的吴秉琪“空降”华侨城。
如今这一人事变动落地。9月5日,据国资委披露,吴秉琪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
同时,免去张振高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董事职务,退休。免去刘凤喜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从履历来看,吴秉琪于2022年7月升任华润置地总裁;2023年9月,吴秉琪进入中国建筑集团任副总经理,此后,中国建筑又委任吴秉琪担任公司副总裁。
从华润置地到中国建筑,再到如今的华侨城,吴秉琪深耕地产行业30余年,是一位行业老将。
此次吴秉琪“空降”华侨城,正值现任董事长张振高临近退休之际。吴秉琪的到来,也将成为华侨城扭亏为盈、业务破局的重要力量。但是如何扭转亏损局面,无疑将是一场硬仗。
对于2025年下半年,华侨城也给出了经营计划,其表示将既关注核心区域、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优质资源,也主动挖掘细分市场,关注具有人口增长潜力、刚改需求的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华侨城还计划“用足用好行业扶持政策”,积极跟进各地政府收储商品房、土地调规/置换等有利政策,置换优质资源,优化公司房地产资源结构。
除了加大营销去化力度之外,华侨城表示,加强产品体系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具体包括加快第四代住宅产品研发和落地、建立绿色低碳健康技术标准等。另外,记者从华侨城获悉,重庆四代住宅“熙宸”即将推向市场。
从目前来看,华侨城的扭亏大考,不仅是一场财务上的自救,更是一场关于“地产+文旅”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的生存测试,文旅板块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而非依赖地产“反哺”,将决定华侨城能否真正穿越周期。而如何扭转连续亏损的局面,对于新任管理层来说,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