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持续低迷、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两家上市公司的战略合作试图构建循环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


天奇股份9月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亿纬锂能共同宣布签署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手构建锂电池“制造-应用-逆向回收-再生利用”全链条闭环体系,旨在强化回收网络布局和再生利用能力。在锂电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抱团取暖”能否抵御市场寒冬,还有待观察。


“抱团取暖”抵御风险


当前,锂电池行业正面临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的困境。市场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年初的每吨10万元以上跌至目前的7.8万元左右。9月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7.835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下跌13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为7.605万元/吨,同样下跌1300元/吨。


在碳酸锂价格低迷之下,锂行业面临严峻的“内卷”局面。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发改委近期接连释放强化市场竞争秩序管理的信号,表示将“加快治理部分领域的内卷、无序竞争和市场失序等问题”。


不难看出,天奇股份和亿纬锂能的合作,是试图通过产业链整合应对市场挑战的战略选择。


根据协议,天奇股份和亿纬锂能的“抱团取暖”涵盖六大方面,横跨十年。双方希望通过合作获得更多话语权,例如在“建立再生关键材料的创新定价机制”方面,共同探讨并建立锂电池循环再生关键材料的创新定价机制,以充分展现锂电池再生材料及循环产业链的绿色低碳价值。


在出海背景下,该合作有助于双方拓展海外布局。天奇股份在海外已布局的回收资源(包括回收网点、破碎处理工厂、湿法厂等)将授权作为亿纬锂能的指定回收点,用于合规回收、处置海外市场废旧锂电池。同时,天奇股份承诺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亿纬锂能生产的全新A品电池作为相关产品的核心电源解决方案,双方将就具体产品规格、供应保障、技术支持等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合作机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双方合作周期长达十年,期间两家公司的战略重心、技术路线、市场地位可能发生变化,利益分配机制也可能失去平衡。例如双方合作的“创新定价机制”,虽然可以体现绿色低碳价值,但具体操作中如何量化“绿色溢价”、如何分配再生材料带来的附加收益,仍需细致设计,避免未来因利益分歧影响合作。


锂价低迷下业绩存隐忧


目前锂电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今年上半年,锂电行业经历了阶段性的供需错配,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业绩分化明显,天奇股份和亿纬锂能双方业绩均存隐忧。


亿纬锂能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81.7亿元,同比增长30.06%,但归母净利润仅为16.05亿元,同比下降24.9%。更为关键的是,公司扣非净利润为11.57亿元,同比下降22.82%。


另一方面,上半年亿纬锂能应收账款总额高达138.03亿元,相比于2024年同期应收账款125.03亿元同比增长10.40%,占最新年报全年归母净利润的338.67%。同时,公司有息负债为317.66亿元,同比增长20.18%,有息资产负债率已达28.49%。这一债务水平可能制约公司未来发展空间。


而天奇股份虽然上半年扭亏为盈,但其锂电池循环业务受原料供应短缺及金属价格低位震荡影响,仅实现营收1.37亿元,毛利亏损仍在持续。此外,天奇股份虽然应收账款问题不突出,但其锂电池循环业务的盈利能力高度依赖金属价格走势,在当前锂价低迷背景下,业务复苏面临不确定性。


目前宁德时代、格林美等其他头部企业也在加速布局回收与产业链整合,或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抢占市场,挤压天奇和亿纬锂能的合作空间。因此,在未来如何提升盈利能力、降低债务压力、应对价格波动是天奇股份与亿纬锂能共同面对的难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