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8月30日,上海莱士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上海莱士实现营业收入约39.52亿元,同比下降7.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3亿元,同比下降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0.4亿元,同比下降7.84%。


截至2025年6月末,上海莱士的总资产约381.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324.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1%。


上海莱士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此外,公司通过下属全资公司同路医药,获得关联方基立福控股子公司基立福全球及GDS授权,作为人血白蛋白产品以及血液筛查系统、血液筛查检测试剂及血液筛查试剂盒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商,开展进口人血白蛋白以及血筛相关产品的销售业务。


今年上半年,上海莱士的自产白蛋白、进口白蛋白、静丙、检测设备及试剂的营业收入均同比下滑,其他血液制品和其他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


“2025年上半年,在政策引导和临床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凝血因子类产品市场快速成长,与此同时,供给增加及政策影响给血液制品行业带来一定挑战。”上海莱士表示。


今年上半年,上海莱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加速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并积极布局拓展现有产品的适应症范围,在凝血类、免疫球蛋白等细分领域持续投入,力求通过创新驱动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风险方面,上海莱士面临的风险包括:产品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血浆成本存在上升风险、商誉减值风险、汇率风险。


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莱士的商誉约为83.08亿元,占总资产的21.79%,去年年底约50.73亿元。


半年报显示,上海莱士控股合并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广西莱士、浙江海康以及南岳生物后,在上市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广西莱士、浙江海康以及南岳生物未来经营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则可能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上海莱士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控制其成本,提升效益及盈利能力,确保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广西莱士、浙江海康以及南岳生物的稳定经营。


未来,上海莱士计划继续推进血浆资源建设、创新药研发、营销模式升级、脱浆相关成果转化。


编辑 徐倩

校对 张彦君